第一章
上篇
第三卷求詩於書中,得詩於書外
一
我曾經對人說:“才氣應該很大,誌向卻要適當。才氣大,則做事有餘地,誌向適當,則不會老不滿足。孔北海誌大才疏,終於被殺。邴曼容不肯做俸祿超過六百石的官,所以安然老死。”童二樹有詩說:“欲望不要太大,一有所得就會覺得欣喜異常。”這真是有見識的人才能說出的話。
二
用兵打仗,是一件危險的事;而趙括卻說容易,這是他失敗的原因。詩歌,是難做的事,而豁達李老卻認為容易,這就是他寫詩差的原因。唐子西說:“詩剛寫成時,看不到可以修改的地方,暫且放一段時間,隔天再取出來讀,則瑕疵百出,要反複改才行。隔幾天再讀,疵累又出,又改一遍。像這樣反複三四次,才敢拿給別人看。”這幾句話,可以說是知道詩歌創作的艱難,並深有造詣啊。當然也有靈感一時來了,是不可以修改的。我的《續詩品》有句詩說:“知道一重的錯誤,又進入了新一重的境界,也有天生的純金,一次就鑄定了,根本不用更改。”
三
《西河詩話》中記載:曹能始先生有《得家信》說:“猛一聽說家信被毀壞了心中十分驚慌,卻有幸露出的是報平安的話。”我認為是好的詩句。一客人說:“露’字不如‘剩’字恰當。大概是‘平安’這幾個字寫在信外,損壞了叫‘剩’,要是在裏邊,不會這麼巧剛好是這幾個字。”人們都認為他很聰明。我獨不以為然。“剩”字與“半”字不對稱,信不過損壞了一半,而剩下的還很多,不止“平安”兩個字。“幸運地露出報平安”,正是偶然碰巧的,因為客居異地,所以為此而特別欣喜,如果說不會那麼巧,那麼又怎麼知道它不會那麼巧呢?
四
盧雅雨先生和蔣蘿村副憲,一同被貶到塞外,蔣先生年紀大,老擔心回不了家。盧先生開玩笑作文生祭他。文章十分詭怪有趣。
尹文端公一日對我說:“你見過盧先生的《出塞集》嗎?”我說:“見過啊。”又問:“你最喜歡他的什麼詩?”我沒有回答。尹文端公說:“你先不要說:“我猜一定是《生祭蔣蘿村文》。”我不覺大笑,而再三點頭稱是,十分高興師兄弟間的相互印證。
他的這篇祭文說:“先生的壽命,七十七歲。先生的身體之壯,像壯年時一樣。先生生性豁達,不避諱什麼。先生十分有教養,是連書也早有記載的。先生一有信,定要讓我也看看。過去一塊走出的時候,你我相互十分尊敬。如今一同被貶到塞外,又和你成了鄰居。我準備給你生祭一番,請你說一說。可你自己總是說沒有靈感來創作,並不是甘於懶惰。詛咒蒼老的生命,有什麼不可以的!回過頭又想想,你可能並沒有欺騙我。依你的指教,文章就一直沒有了結果。等算到一個吉利的日子,就請你駕著黃馬車歸去。為你蒸一頭羔羊,油汽淋漓,吃幹糧喝那陳年老酒,載歌載舞,造棟草房會使你開心大笑,興致來時大放厥詞。希望你能早日到達這種地方,永遠享受上天的俸祿。遇上像堯這樣的皇帝,而登上副憲的官位。這是有記載的,並不是我所虛構,我認識你太晚了,一開始就是奔往塞外。路過你的住地,你總是周到地招待我,怎麼樣來報答你,隻有祝你長壽健康。今年見你,已到塞外三年了,記得你對我說:軍中有特殊的製度,軍士們都常常疲於奔命,考察功績也有定例,常常要互相替換,因此而高興得睡不著覺。為什麼宮裏卻沒有消息,使我們在這裏流連不歸?皇帝隻知我的罪責,卻不管我的年紀。風燭殘年,是否還能活下去?有死去的心願,再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我和你本是一樣,隻能去安慰你。聽你的話為之連心,但心裏卻很不是滋味。說罷傷心事,來生祭你博歡笑。世上祭祀的,都要擺上鼎和牲畜。怎能沒有祭品呢?誰來為你敬一杯酒。怎麼能沒有司儀呢?可誰又來答應一聲。為你祈禱不如在生的時候。我聽說築起了烽火台,要防止厄魯特;雪山作為洞窟,師老難以克服。鬼中有厲鬼之說,用來追殺賊人。生既不如別人,死了倒應當報效國家。我聽說在西域,佛教常新:恒河的佛徒像沙子一樣多,都是勸人修身養性的。從這兒到天竺國,沒有關隘把守。隻要靈魂不滅,便可加入法門。我聽說閻羅,就是包孝肅;他的老家在廬州,我曾經作過那裏的太守。我為太守不曾得罪鬼神,神應該看得十分明白。為此問問這幾年,可有神仙來過問我們?我聽說在陰間有城隍。我們這些人的頭銜,和他們還十分相當。在這樣的位子上講究禮節,謙虛而又有尊嚴。這哪裏如在井底的青蛙,可以放肆地鳴叫。我聽說在這裏,有李陵的墓,苗裔的人以及唐的遺民,都還互相通婚。遊子在這個地方,留下了許多絕妙的好詞。你在這兒與他們地下相逢,肯定相處得十分融洽。我聽說在歸化有王昭君之墓,墳草青青,四季都有人把她做神來祭祀。可她的心還是屬於漢朝的,同家鄉的人才是親人。死了如果選擇住處,就請挨著這位佳人。太多的幻想,聽說死後會有感覺:死後如果有感覺,也一定會十分快樂的。如果死後本來沒有感覺,又怕什麼沙漠?多少年來,誰不是身填溝壑?你說確實是這樣,話既然講得這麼慷慨,就讓我們來喝口酒吧,我敬你一大杯。喝酒要盡興,吃飯要充饑,酒足飯飽,這就是我祭你完畢後請你來享用的祭品。”
五
鬆江曹黃門先生的夫人姓陸,自號秀林山人,嫁給先生的時候,才十七歲,妝奩旁邊,都是文史書籍,她特別喜愛《楚詞》,做針線活休息的時候,一定朗誦它。侍婢私下說:“夫人讀的,與在娘家時有什麼區別呢?”
先生因此寫詩相贈說:“幽幽的意境閑適的心情,連自己都不察覺,在那碧綠的小窗下,把楚人的詞都讀遍了。添香的侍女聽習慣了,笑著議論那讀書聲和過去的一樣。”因而告誡夫人說:“你愛屈原的詞,看來今生不會如意。”後來果然早死了。先生印刷了她的《梯山閣遺稿》,有《冬日病起》說:“病裏什麼事都幹不成了,隻有彈奏《平沙》,彈著彈著又責怪別人來偷聽,閑倚欄杆看那雪花飄飄。”《寄外》說:“煙水茫茫千裏迢迢要坐船歸來,我在這裏寒風飛雪隻覺身上衣服單薄。你在遠方伴著那滿江的細雨,是不是像我們臨別時的點點淚滴。”
我聽說方問亭宮保,年輕時也愛《離騷》,自己給自己預言說:“愛讀《離騷》是不吉祥的。”後來卻功名顯赫。可見黃門先生的話,也不一定對。黃先生名一士,任禦史之職。
六
有人曾經問我本朝寫詩的人,誰的詩最好。我就轉過來問他:“《三百篇》中哪一首為第一?”那人不能回答。我告訴他:“詩就像那天生的花卉,春天的蘭花,秋天的菊花,都是一時之秀,不允許人為地限製它。音律風趣,隻要能感動人心境眼睛的,就是好詩;無所為第一、第二。有人因為一時靈感而有詩的,像“不必憂愁明月早盡,自會有夜明珠來照明”一首,宋之問就比沈儉期寫的好。“文章還是過去的價值留在鸞掖,桃李新發的綠葉已能成蔭默立在庭院中”一首,楊汝士就壓倒了元稹與白居易等人。若是從整體上來說,像唐以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為大家,宋代以歐陽修、蘇軾、陸遊、範仲淹為大家,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定要舉出一個人來,壓到當時所有的人,那麼牡丹是花中之王,蘭花也是最香的。人對於草木尚不能評出第一,何況詩歌呢?
七
王陽明先生說:“人們寫出的詩文,先要看看他的真實用意,就像垂著發髫的童子相互作揖,自然也十分別致。如果是假情假意,而要裝模作樣,就令人生厭了。”顧寧人和我寫信說:“你的詩文並不是不好,隻是下筆的時候,胸中總有一個杜甫一個韓愈放不下,這就是詩文不能達到極至的原因啊。”
八
王夢樓侍講說:“詩稱家數派別,就像當官的要講究衙門一樣,衙門中自然是總督為大,典史為小;但以總督衙門裏的挑水的人和典史衙門裏的典史相比,那也寧肯做典史而不當擔水夫。為什麼?典史雖然官職低,但卻是朝廷命官;擔水的人,衙門雖然很尊貴,卻和他無關。現在的人學杜甫、韓愈不成,卻矜持地認為自己已是大家,不過像總督衙門中的挑水夫一樣啊。”葉橫山先生說:“喜歡模仿古人的,學得像,是穿著行頭裝模作樣,學得不像,則是畫虎類狗。與其借別人的火焰,妄自稱大,不如甘作偏裨將官,自領一隊。”
九
蘇東坡的近體詩,少蘊釀烹煉的功夫,因此話說完意境也就完了,根本沒有弦外之音味外之味;阮亭認為這不是他的長處,後人不可以學,這話很對。但是毛西河又貶低的太過分。有人引“春天江水變暖鴨子先知道。”認為是東坡近體詩中寫得好的。西河說:“春江水暖,難道一定要鴨先知道,而鵝就不知道?”這話太為莽撞了。如果按這種論調,那麼《三百篇》中每句都不對:在河水中綠洲的,斑鳩、鸕鳩都可以嘛,何必一定是“雎鳩”呢?停在丘隅的,黑鳥、白鳥都可以啊,何必一定是“黃鳥”呢?
十
富貴詩也有絕妙的,像唐朝人:“突然而至的靈感使我倚柱輕聲吟詠,聽著宮中的鍾聲,落我滿身的花香和露水。”宋人有詩:“一個院裏有花春天就駐在這裏了,國家安定詔事自然也就少了。”“燭花漸漸地暗淡下來,人剛剛睡下,金鴨嘴裏的香火沒有煙卻香氣撲鼻。”“人都散去了,月光下秋千獨自悠蕩著,露水下來了,蝴蝶冷冷地睡在花叢中。”“四麵都是宮花春宴剛剛進行完,滿床的牙笏是早朝的官員回來了。”元朝有詩:“宮中的侍女不認得中書令,問這是誰家的漂亮少年。”“袖中籠著朝見皇帝用的筆,公事辦完回來又給夫人畫眉。”本朝商寶意有詩說:“簾外濃雲密布的天像墨汁一樣,九華燈下不覺得寒冷。“哪裏記得春天中的美夢,須發上還帶著濃香飲宴歸來。”湯西崖少宰說:“樓台上突然有蝴蝶出現才知道春天早早地來了,歌舞升平的時候月亮也歸去得很遲。”張得天司寇說:“願意有紅羅千萬匹,漫天蓋地繡鴛鴦。”這都十分絕妙,誰又能說:“歡娛的生活難以寫成出色的詩歌呢?”
十一
貧士之中有詩寫得十分絕妙的,像陳古漁:“細雨紛飛天空昏黃,簡陋的小巷裏燈都似明似暗,風吹過去貧家四壁空空都有回音。”“偶然聽說吟詩受牽累寫詩少了,但到了這災荒年飯量卻增加了。”楊思立:“家裏貧苦又留客吃飯使妻子十分惱怒,身體有病閑散遊玩惹得母親為此而憂愁。”朱草衣:“床被燒了夜裏常要借用僧人的床,糧食吃光了隻好把妻子寄在娘家。”徐蘭圃:“最可憐的是小女兒,哭著說鄰居家的飯菜香。”這是貧窮者的詩。常州趙某說:“太窮了常害怕別人把自己當賊看,長期有病,人們都懷疑我快死了。”“氣短時要賒酒,最害怕的是要賬的人敲門的聲音。”這都是太窮,讓人想笑。
十二
楊花詩寫得最好的,像前輩中查他山說:“春天像短暫的美夢一樣剛剛離開而去,人還在東風下倚著欄杆。”黃石牧說:“不適合雨卻適合風,不見開的時候隻見落的時候。”嚴遂成說:“每到月明的時候就長出一大片,到了白天順風就裝著瘋狂飛去。”薛生白說:“飄泊無端像是下雪,輕盈的姿態真像虞姬跳舞。”王菊莊說:“不知天已黑了還飛得那麼著急,像是喜歡這樣的晴天而發狂一樣地飛舞。”虞東皋說:“飄來的玉屑為什麼這樣柔軟呢?看到梅花還覺得長得十分肥胖。”意思不同,但都描述了一種奇妙的意境。近日有人用楊花為題來征詩,燕以均詩說:“楊花無端飛入小院沾染了這綠色的青苔,想知道他的來處卻費了工夫。春天原來不是一家的東西,花怎麼會離開樹而依然開放。品質高潔不能汙染道路,借著身輕登上樓台。隨風而飄似乎怕兒童捉它,才撲向欄杆就又飛回去了。”蔡元春說:“沾到衣裳上像為衣服添些花絮,撲到帽子上應該憐惜那滿頭的白發。像我一樣離開家如過客一樣,可憐你一去便沒了歸期。”李NC849雲說:“偶然落到地上又飛起來,直到作了浮萍恨才罷休。”楊芳燦說:“掠水的燕子被這千點‘雪花’所迷惑,看窗戶外的人就像隔了一層紗。”“願它化作浮萍,伴著鴛鴦度過一生。”方正澍說:“春天將盡不能忍受老時的別離,風一停,才知道空走了那麼遠。”錢履青說:“趁著有風的時候來到我的硯台北,趁著明亮的月光悄悄地飛過東邊的牆頭。”
十三
嚴海珊《詠桃花》說:“很奇怪他走後依然有這麼多的花,他還記得來時的道路嗎?”暗中用了典故,真是絕頂的聰明。
十四
最喜愛周櫟園論詩說:“詩,是用來訴說我的內心的,因此我想寫就寫,我不想寫就不寫。根本就不可能有人來勉強我,督責我,而使我必須寫詩。因此《三百篇》憑心而作,不寫姓名,無意於詩歌的傳播,並無意於後人來傳我的詩作。嘻!這就是所謂的盡興!今天的人,想借詩來表現博學,奪名聲,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