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藺,今天我去鎮上開民生大會,今年我們村的醫保繳費率又是全鎮第一,黃鎮長在會上特意點名表揚了我們。”負責西峽村民生工作的拓明輝臉蛋被凍得通紅,一進門就抱著鐵爐子的煙管激動的說,完全忘記了冬日炭火的猛烈,被燙得齜牙咧嘴,又急忙捏捏耳垂。
“明輝哥,這段時間辛苦你了,今年的醫保工作就算是告一段落了。你回來的路上一切都好吧?今天這雪下得這麼大,剛才渡口的拓三叔打電話來,說這會兒雪太大,已經準備停擺了,你剛過來時應該是最後一班船。你先緩一緩,等下和我去幾個低保戶家裏看一看”,馬藺連忙起身給拓明輝倒了一杯熱水,順勢摸了摸乖巧的趴在鐵爐子旁的貝貝。貝貝是一隻年齡大了被村民遺棄的狗狗,馬藺和它有緣,來這裏工作後便將它養在了村委會。
馬藺是西峽村第一書記,她今年夏天研究生畢業後,以選調生的身份來到西峽村任職。同一批的選調生裏,除了她都選擇留在了市裏的單位。
西峽村是黑山峽鎮最偏遠的村子,地理位置呈兩山夾一河態勢,耕種土地少,交通不便。這裏的人們自稱是西夏黨項貴族後裔,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滅國後,他們的祖先為躲避蒙古人的追殺,乘著羊皮筏子逆黃河而上,見這大山深處竟然有一片由黃河改道衝積形成的肥沃的長灘,他們又驚又喜,遂停下了逃亡的腳步,留在這裏繁衍生息。
西峽村是黃河進入寧安省流經的第一個村子。十年前,這裏通往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羊皮筏子。每逢黃河汛期,羊皮筏子在水流湍急的黃河中無法人力掌控,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村民們約定,黃河汛期一律禁止羊皮筏子下水,這給學生上學、群眾看病等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2017年,政府投資修通了進入西峽村的三級柏油公路,仿佛打通了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伴隨著此路的建設,西峽村終於搭上了發展的末班車,“2000年才通電、2010年才通網”的時代將永遠成為過去。
西峽村共有198戶1260人,全村人都姓拓。據說是因為當初祖先們既想留著拓跋的姓氏,又害怕泄露他們是西夏黨項貴族後裔的秘密,於是改“拓跋”為“拓”,從此隱姓埋名,苟且偷生。拓跋的姓氏伴隨著他們的國家消亡在曆史長河中,隨之崛起的是西北深山裏的“拓氏家族”,依河而生,如奔騰不息的黃河般源遠流長。
對於馬藺這個“生瓜蛋子”,既是外姓人,又是初來乍到的年輕女書記,在這種根深蒂固的大姓村子裏,工作起來自然不能完全做到“如魚得水”。
拓明輝作為本村人自然極力協助馬藺的工作。拓明輝的父親拓守敬在家中排行老四,釀酒是一把好手,在這個交通不便的小村莊,“拓老四”散酒小作坊的生意十分紅火,再順帶著經營一家小商店,這裏就成了西峽村的“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