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確實如兩人所言。
未來,劉盈繼位後,
沒有做幾年皇帝,就沉迷酒色,大漢政權,便徹底被呂後把持。
當然這是後話了。
...
大明位麵。
朱元璋和他的那些開國功臣,一同觀看者天幕中的影像。
幾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看著如此天驕,大元開國君主,文韜武略,無一不精。
幾人都沉默了起來。
這忽必烈確實稱得上是一代完美帝王。
可忽必烈要是知道,
元朝末期,官員腐敗,民不聊生,政治黑暗,葬送了這大元的萬世基業,
這位開國帝王,會有何感想?
“這忽必烈確實算得上一號人物。”
“隻是朕也很想知道,他是如何擊敗他的兩位兄弟,登上帝位?”
“此人雖然出身皇室後裔,但奪嫡之路的困難程度很高啊!”
“不過,比起朕,還是差了不止一星半點,所以,榜一,還得是我大明王朝。”
朱元璋一邊稱讚忽必烈是個人物,一邊還不忘對比自己一番。
論出身,
自己做個和尚,
當過乞丐,
這一項,
不得拿滿分?20分不過分吧。
論起事兵力,自己根本沒有兵力啊,而是隻能加入郭子興起義軍。
論亂世困境,想當年,自己揭竿起義十餘年中。
麵對強敵無數,其中當以元順帝,張士誠,陳友諒三大敵手,最為棘手。
自己一一以弱勝強,統統剿滅。
這才有了自己的大明王朝。
這一路的艱辛,除了自己,親身經曆,又有誰能懂呢?
.....
天空之中,影像再次播放。
【帝位之爭,無論從那個方麵分析,忽必烈都在奪嫡之爭中居於劣勢。】
【然而,忽必烈以其冷靜的頭腦,敏銳的嗅覺,驚人的才幹,創造性的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最終成功上位。】
【蒙哥是拖雷的嫡長子,忽必烈是嫡次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裏不哥是嫡四子。】
【蒙古繼承製度是由按照幼子繼承的製度,就是說誰最小,誰繼承帝位。這與漢文化的嫡長子繼承製不太一樣。】
【而這樣就造成了忽必烈的四弟,阿裏不哥在繼承帝位上處於先天優勢。】
【麵對先天劣勢,忽必烈隻用了兩步,便搶先贏得先手戰機。】
【第一步,忽必烈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先拉攏三弟旭烈兀,對其允諾,隻要是旭烈兀打的領地,全部屬於旭烈兀,他忽必烈不會爭奪一分。】
【通過這一步,忽必烈成功拉攏三弟旭烈兀,不僅拔除了三弟這一關強大的對手,還間接壯大了自己的勢力。】
【第二步,忽必烈敢於亮劍,於公元1260年春,召開忽裏台大會,率先阿裏不哥一步,舉行登基大典,這一年,他45歲。】
【自此,忽必烈成為蒙古大汗。】
【同年,嗅到危機的阿裏不哥,隻能匆匆召集留守在漠北的諸王舉行大會,緊隨忽必烈之後,也被擁立為大汗。】
【於是,蒙古出現了兩位大汗。】
【慘烈的帝位爭奪戰,徹底打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