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著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重任。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大學生應該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實踐,為國家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那麼,具體而言,大學生如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呢?
一、提高自身素質,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
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應該注重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時代青年。
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掌握先進知識和技術。大學生應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拓寬知識麵,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積極投身實踐,發揮專業優勢
參與科研項目,推動科技創新。大學生可以利用學校和企業的科研平台,積極參與科研項目,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出貢獻。
參加誌願服務,回饋社會。大學生可以參加誌願服務活動,為社會公益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三、關注國家政策,把握發展方向
學習國家政策,了解國家發展戰略。大學生應該關注國家的政策動態,了解國家的發展戰略和規劃,為自己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找到契合點。
參與政策討論,獻言獻策。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各種政策討論會、聽證會等方式,為國家政策製定提供建議和意見,推動政策更加科學、合理。
四、培養創新精神,推動創新發展
敢於嚐試,勇於創新。大學生應該敢於挑戰傳統,勇於探索未知領域,通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參與創業實踐,推動經濟發展。大學生可以利用國家和學校的創業扶持政策,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五、關注國際形勢,拓展國際視野
學習國際知識,了解世界發展趨勢。大學生應該關注國際形勢變化,學習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的知識,為自己的國際交往提供基礎。
參與國際交流,增進友誼與合作。大學生可以通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與合作,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總結:新時代的大學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積極投身實踐,關注國家政策,培養創新精神,拓展國際視野。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書評《我們仨》:我不曾親曆滄桑,但我願意聆聽(節選)
如今,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永遠離去。“我們仨”又相聚了,隻不過在世界的另一端。
斯蒂芬·茨威格說,“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求庇護”。而對楊絳先生來說,這種相聚或是她人生最好的庇護所。因為,守護“我們仨”不僅是她的人生使命,還是她不朽的事業。
或許,楊絳先生百餘年的滄桑也將就此畫上休止符。然而,就我們這一代不曾親曆滄桑的人來說,我更願意走近楊絳,紀念楊絳,在聆聽她講述“我們仨”的過程中,讓心靈親曆一場滄桑,延伸一場滄桑。
書評《島上書店》:其實每個人仍是一座孤島(節選)
其實,美國作家加布瑞埃拉·澤文的第八本小說《島上書店》與其他普通愛情小說並無差別,故事既沒有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那麼蕩氣回腸,語言也沒有野夫《1980年代的愛情》那樣富有味道。但這本書能成為全球暢銷書,理由肯定不少。或許,該書最為出色的地方,應該在於放大了在互聯互通的世界中一座交通不便的偏遠小島,放大了在小島上唯獨一家的書店,放大了在書店裏一個不善交際的中年男人,放大了在閱讀危機時代這個男人對書籍的侃侃而談。所有放大的交叉,都聚焦於“孤獨”,然後快速升溫,劇烈燃燒,灼到了閱讀者的雙眼和心靈。
書評《人生不過如此》:林語堂的人生哲學(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