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靖康之年禍滿天(1 / 1)

靖康二年,金國鐵騎攻破首都汴京。曾經無比繁盛的京城,毀滅於熊熊烈火當中,隻留下些許斷壁殘垣。

崔去疾正是出生在這國破家亡的危機時刻,破城前的半年,崔父就憑借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提前準備好了要離開。

去疾出生之後,一家人老小便動身南遷。

南遷道路上有許多逃難的平民,有的背著麻袋帶著小兒子,極力想著逃離這個是非之地。有的妻離子散,骨瘦如柴,臉色蒼白如冰,像是隻殘存了最後一絲氣力。有的因為實在饑餓難耐,忍著痛苦把自己在這世間僅存的希望給出賣了。生物在死亡威脅麵前,希望有時並沒有那麼重要。

崔父看到這大好江山遭受如此摧殘,心如刀絞的同時,又帶有一絲暗喜,因為自己與這些難民比起來,還是有著些許幸運。

相比他們,自己有著諾大的府邸和盤纏,有著使喚著很順手的管家老張,在自己安排南遷之後,管家就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一家子可以坐著馬車逃離,不用擔心明天的吃食與去處。

人總是在自己麵臨不幸的時候找一個更加不幸的例子來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少爺!少爺!你別亂跑了,再不好好用功,讓當家的知道了,老仆又要挨訓了。“

”你不讓爹爹知道不就得了,如果你管不住嘴巴亂說的的話,挨訓也是應該的。“

”雖然我倆是利益共同體,但是會不會遭受這次痛苦完全取決於你啊!老張。“崔去疾如是說。

”少爺真是折煞老仆了,我哪能做少爺的主啊。要是老爺檢查你的功課你怎麼辦呢?”

“你就放心吧,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點功課對於我來說不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嗎?哪有那麼麻煩。《論語》我早就背會了。”

“大宋人不騙大宋人,咱們說好了,之後一定要說到做到,少爺在我這裏的信任度都是極高的,不要因為這次給破壞了。”

很快就迎來了寒風呼嘯的季節,這裏的秋天與北方的秋大不相同,北方此時應該是金玉滿地,而這裏卻是綠意盎然,這不禁讓崔父想起了故鄉汴京的秋。臉上神色凝重,目光呆滯,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

”爹爹,爹爹,爹爹,我來了“。

\\\"今天你說要檢查我的功課,我到門外了,可以進來嗎?\\\"

”趕緊進來“

聽完,小去疾就屁顛屁顛地小跑進來了。

“聽說你最近長進不少,可是聽說歸聽說,就像陛下曾經說過的:\\\"奏折是最不靠譜的東西,\\\"你還是要給我拿出點真本事來,所以為父今天就來考考你。

” 背誦《論語》“

雖說自己信誓旦旦地給了老張保證,但是麵對著爹爹打量的眼神,自個還是打了哆嗦,像一隻很乖巧的小貓呆坐在那裏。在外人麵前自己像個孽根禍胎,但在父親麵前還是收斂的緊,這也不能保證全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時間像滔滔江水一樣流逝,《論語》朗讀聲也在整個客間裏不絕於耳。轉眼就過去了兩個時辰,小去疾把《論語》背誦得完全。

”算你還有點小聰明,繼續加油。“崔父表麵嚴肅,心裏卻樂開了花,自己的兒子居然是這等優秀,而且小去疾今年剛剛七歲,這跟傳說中的五歲通六甲,十歲觀百家的神童相比也不遑多讓。感謝老天給我這個機會教導他,我一定要把他培養成大宋的棟梁之材,守護這大好河山。

在歡喜之餘,也有一些神傷,自己給兒子起名去疾就是盼望他能夠有朝一日像冠軍侯霍去病那樣勇冠三軍,北擊敵寇,收複北方故土,迎陛下還於舊都,光耀我崔家門楣。

可是天不遂人願,他竟然成了喜好讀書的那種人,而且從小就不喜歡弓馬騎射這等技藝,看他如此適合讀書,崔父也就放棄了當年一直以來都夙願,隨他去吧。當一個文人考取功名報效朝廷也是一樣的。

“若是沒有別的事,兒子就告退了”

“退下吧”,話音剛落,小去疾彎腰作揖緩緩退出,出了門,走了幾十步過後,改變了姿勢,又耍起了自己常用伎倆——小跑加蹦跳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