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一大早,我們就遇到了不下五波從鎮裏出來的車隊,也不知道鎮上的糧鋪裏還有沒有糧食賣?”
周誠在見到一波車隊離開後,對同樣正在思考的周寧說道。
周誠說的周寧早就注意到了,那些車隊都是拖家帶口的,而且帶了很多家當,其中大部分都是糧食。
這些人都聽聞犬戎馬上要打過來的消息,不然不會這麼急衝衝的就帶著家眷離開自己好不容易攢下的基業。
周寧是昨天穿越到這裏的,家裏有一個病弱的娘孫氏,一個弟弟周誠十二歲,一個妹妹周玥七歲。
原主周寧十五歲,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身材嬌小,臉色蠟黃,看起來最多十三歲。
一個月前,周老二戰死的消息傳來,孫氏聽聞噩耗一病不起,周家大房和三房的就覺得她們二房晦氣,還浪費糧食,於是攛掇著周家老兩口將他們二房分出來。
他們一家四口被趕出家門,除了幾件他們自己的舊衣服,就給了一座小破茅草屋,糧食銀錢是一點都沒分給他們。
周老二在世的時候就不得二老的喜歡,整個周家的髒活累活都是他們二房的,其他兩房的人恨不得趴在他們身上將他們的血吸幹。
後來周老二應朝廷征召,不得已投了軍,孫氏就帶著三個孩子在周家當牛做馬。
這些年他們母子四人幹的多,吃的少,三個兒女都瘦成了皮包骨。
孫氏也是常年勞累過度,又遭受如此大的打擊,自然就病倒了。
病倒了也沒好好醫治,倒是被趕出了家門。
周老二在外賣命,每個月的糧餉都寄回家,卻養出來這麼些玩意兒。
自己妻兒卻餓得跟個骨頭架子似的。
老周家那一群人根本就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村裏聽聞犬戎馬上要打過來的消息,他們一村人麵臨著逃難。
他們家本就是淨身出戶,什麼都沒有,逃荒路上要吃要喝,什麼都沒有怎麼行?
所以孫氏讓周寧和周誠姐弟帶著她唯一的首飾——銀鐲子,來鎮上典當,這還是以前周老二在家時偷偷送給孫氏的。
賣了銀鐲子後買些糧食回去,逃荒路上也不至於一點吃的都沒有。
周寧和周誠來到鎮上唯一的一家典當行。
“什麼,才四百文?這麼便宜,當初買的時候可是整整花了三兩銀子!”
周誠不可置信的看著典當鋪老板。
周寧剛來這個地方,也不清楚具體的物價,所以沒有貿然開口。
“這銀鐲子有些年頭了,而且就現在這個世道,我出四百文就已經不錯了。”
掌櫃的看周寧和周誠穿得破破爛爛,又都是半大的孩子,有些不耐的道。
這年頭錢還沒糧食有用,畢竟有的時候拿著錢也買不到糧食。
他們地處北地,常年幹旱,去年收成不好,今年又遇大旱,地裏更是顆粒無收,糧食就是命。
很多地方更是出現了吃觀音土,更有易子而食的情況發生。
這種時候典當東西確實沒有好價錢。
“姐,怎麼辦?”
周誠心急如焚,他們馬上就要逃荒,估計這個鐲子當了也買不了多少糧食。
誰知道能吃多久?
可若是不當,那他們一家在逃荒路上也是餓死。
周寧見那掌櫃一副篤定的樣子,就搖了搖頭:“不當了。”
“可是……”
“這鐲子是爹留給娘唯一的念想,當了就什麼都沒了。”
被周寧這麼一說,周誠便說道:“那我們不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