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總結(1)(1 / 2)

華北平原的西麵聳立著一塊山脈環繞的高地--山西,它東以太行山毗連華北平原,南以中條山及黃河鄰接河南省,北依外長城及陰山支係接壤察綏兩省,西臨呂梁山及黃河接境陝西省。山嶽圍繞,懸崖峭壁,宛如一座天然城郭。自古以來,被譽為“表裏山河”的三晉一直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無論哪一個朝代哪一個政權,如果得不到山西,在華北就很難站穩腳跟。

在群山環繞的晉中盆地的北端,矗立著一座曆史悠久的城市--太原。

太原,古稱晉陽,簡稱並,是山西省省會,華北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它東傍太行山,西依呂梁山,東西兩山對峙向北合攏環抱,汾河從北向南縱貫市區中心,形成南北狹長的帶狀城市。由於太原地勢險要,資源豐富,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古晉陽城創建於公元前497年,自春秋以來數十個朝代,一直是北方的重鎮,曾作為趙國都城、秦漢重鎮、北朝“霸府”、盛唐“北京”、五代要壘、宋元時的“錦繡太原城”、明清邊城。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它又成了閻錫山的首府。

在山西和河北交界處,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山峰--五台山。《水經注》載:“五台山其山五台巍然,故曰台。\\\"又名五頂山,又名五峰山,又名清涼山。《華嚴經》上說:“清涼山者,即代州雁門五台也。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名清涼。”五台,一為中台,又名翠岩峰;一為東台,又名望海峰,一為西台,又名掛月峰;一為南台,又名錦繡峰;一為北台,又名葉鬥峰,為五台山主峰,也是華北最高的山峰,海拔3058米。自東漢以來,五台山就是中國佛教的一大聖地,它與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

回到太行山西南部方向較深處王崗村駐地後,負傷留守的老胡他們疾步趕來迎接,看到了隊伍裏每個人至少背著一支支步槍,每個人肩上都挎著或扛著的大量物資,還有將近二十個偽軍俘虜。

年紀最大的老胡在隊伍裏看見韓棟後,他著急的拉住韓棟細細打量著,看見沒受啥傷後道:“排長,你們都沒事吧,和小鬼子交上火了?他們退了沒?情況怎麼樣???”

“哈哈哈,放心吧,老胡,13個小鬼子一個沒跑掉,全幹掉了,放心吧,對了,你們吃了沒?沒吃趕緊去嚐嚐繳獲的日本罐頭,嘿嘿,味道真不賴。”

韓棟雖然是穿越過來的後世人,但是原身留給他的記憶和情感, 讓他對每個熟悉的老兵充滿了戰友情。

韓棟詳細向老胡他們三個解釋了這場戰鬥的戰鬥過程、采取的戰術,同時還不忘誇誇此次戰鬥表現優秀和起關鍵作用的戰士,老胡他們三聽著這像三國評書一樣的戰鬥驚險過程,臉上一會擔憂、一會向往、一會羨慕。

“安頓完新兵們後,全排老兵一起開個排務會,大家做一個戰後總結,同時討論一下我們下一步發展方向。”

韓棟介紹完戰鬥情況後,接著就準備安排排裏任務。

戰後總結會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大家民主的公開的複盤戰鬥經過,討論戰鬥指揮優秀處、過失、意外和沒想到的地方,參與這樣的討論戰後總結,能夠潛移默化的提升連排級軍官指揮能力。軍官和士官是一支軍隊的核心,8~14人建製班的班長、武器裝備重要操作崗位和各專業組訓骨幹基本上都由士官擔任。可以說,士官作為基本戰鬥單元中的中堅力量,已成為生成、儲備和提高戰鬥力的主體,成為深化和拓展軍事鬥爭準備的基石。

這時的連排級軍官的軍事指揮才能要戰法創新,膽大心細,善於把握戰機,同時自身要作風過硬,能夠起表率作用,每逢作戰,都是衝鋒在最前,撤退在最後

一支部隊的戰鬥力,是和這支部隊的武器裝備、士兵的訓練水平、軍官的軍事指揮素養、戰鬥精神等因素密切相關。

“好,我先讓老兵們幫著新戰士安頓,然後看看繳獲的新槍三八大蓋,嘿嘿,當時因為戰場上受了傷,醫護隊的同誌們直接把我送到醫院,傷愈後來到了團裏,就沒摸著鬼子的武器。”老胡笑著接受命令,手裏忍不住搓了搓,對新槍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