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第四維是速率,而速率是一個相對量,那麽就可以解釋了,天元門內外所發現的時間流速差,以及物體的移動變化為什麽像被切分成了一層層的洋蔥皮,是由於人眼原本自適應的幀速率從30幀每秒被提升到了300幀每秒,再看一個30幀每秒連續性畫麵,好比一個正常人觀看一個寫著“30幀每秒”的視頻,實際隻有3幀每秒,其餘27幀均被物體運動的前後殘影填滿。
如果說速率這一維度的增加,同樣也影響了電磁波的諧振頻率,導致原本在人眼可見範圍外的無線電波進入了可見波段……然而這也無法解釋無線電波的實質化,波長被從毫米級拉伸到千米級,而頻率不變?
這樣的變化是怎樣形成的?
這裏真的是四維空間嗎?如果是的話,為什麽還會因為他的“強觀察”行為——扔出鋼筆砸人,發生了類似“坍縮”的現象?如果不是的話,這裏又是什麽地方?為什麽會被第四維影響?
這個地方,到底還能對他們原本的三維空間做什麽?
單純隻是維度轉換起了作用嗎?還是時空之間另有某種規律?
大抵科研工作者們在麵對未知的新事物時,感觸都是相似的,就像是鑽研許久的課題終於有了新的進展,又像是親手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絲的迷茫,更多的激動,一時間,什麽任務、使命,死了多少人,親朋好友、伴侶家人,項目、實驗、個人安危、國家,所有的所有,均被肖少華拋在了腦後,他就像在黑暗中頑固追著那一點光亮的飛蛾,一個聲音響在了他的心底,從未如此的迫切:
他想要知道!他想要了解!去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地弄明白,理解它!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這些原理!這些現象背後的法則,形成的邏輯——
這過於強烈的欲望,竟令肖少華產生了一種嘔吐的衝動。
可做科研不就是如此嗎?全神貫注、竭盡全力,去發現從未發現的事物!而他現在已經看到這麽多、這麽多的未知……就像一個財迷驟然跌進了一座寶藏裏,他是如此眼花繚亂、目眩神迷,隻是在苦苦地支撐著,不要露出狂態。
肖少華忽然就理解了那些曾經來過此地,回去後激動不已的科學家們,富勒、格林……
“所以為了獲取新知識,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嗎?”
記者在發布會上對富勒的質問驀地響起耳畔,猶如一盆冰水當頭潑下,使肖少華一下就冷靜下來了。
同時他也意識到了:為什麽那些科學家們會毫不猶豫地投下紅色的一票。
——朝聞道,夕死可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