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好女孩的標準(1 / 3)

我覺得做飯一點都不輕鬆,小時候我總是很疑惑做飯的為什麼總在最後吃飯?後來明白了這是理所當然。

家裏的女性長輩告訴我要勤快、會做家務、會做飯這樣才是一個宜室宜家的好女人。

最好要溫良恭儉讓,總之要具備一個傳統女性應具備的美好品質。有個詞很好“賢惠”對了,這是賢妻良母最好的代名詞。一個女人應該賢惠在外要孝順父母、孝敬公婆、打點好家裏的一切還要教育好孩子。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子,要端莊大方不然以後怎麼找對象?不會做飯結婚了怎麼辦?難道還要天天下館子嗎?

所以我學會了做飯,學會了做家務但是這些女性長輩操勞的樣子深深印刻在我腦海裏,為什麼賢惠的女人婚姻也過得很辛苦。但是說男的多瀟灑多享受好像也未必,都隻是普通人為了柴米油鹽而奔波,女人有女人的心酸,男人有男人的辛勞,明明都不容易卻要相互為難,總覺得哪個性別占了便宜。

有個說法甜文小說都是寫到主角結婚,而狗血虐文好像都是從結婚開始。現實生活都是不斷地爭吵和雞飛狗跳我沒有看見過小說、電視劇裏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有的好像隻是灰姑娘早死的媽、刻薄的繼母、明明不合適卻要削足適履的姐姐。

看見的隻是一雙雙疲憊的雙眼,布滿皺紋的臉和關節腫大的雙手這樣的環境下顯然他們對孩子也沒有什麼好臉色。孩子也很愧疚但又深感無能為力覺得父母這麼辛苦都是為了我,所以我應該出人頭地報答父母,但出人頭地很難,報答父母也不是那麼容易。

就像現在,飯桌上仝建軍一拍桌子嫌飯菜太淡和李桂蘭吵了起來。仝靜姝姊弟三人互相看一眼,見怪不怪地默默埋頭吃飯。仝靜姝這個名字是村裏的留著一把山羊胡子的教書先生起的,出自詩經裏的《邶風·靜女》:“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妹妹仝靜媛,弟弟仝明遠也都是一個先生起的名字。教書先生現在已經不教書了,一天遛遛彎散散步,打打太極拳。

他的妻子仝靜姝遠遠的見過好幾次是一位白發蒼蒼卻一舉一動都很有儀態的小腳老太太,終日拄著一把紅木的拐杖。雖然大家日子都很清貧但她什麼時候都把自己打扮的很利索,老太太哪怕生活拮據也永遠穿著幹淨體麵的衣裳背挺的直直的。

有一回仝靜姝路過她家門口老太太招手讓她過來,摘了葡萄架子上的一串葡萄讓她拿回去吃。在仝靜姝小的時候家裏還很拮據,一年到頭吃不起幾回水果,葡萄更是不常吃的。那是仝靜姝童年少有的幸福具象化的時刻。仝靜姝站在老太太家的葡萄架子底下覺得很陰涼,鼻尖傳來的是葡萄的芬芳,陽光通過葉子的樹蔭撒在臉上微風吹過愛心狀的葡萄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嘴裏白綠色色的葡萄甘甜多汁,咬下去很脆還無籽,老太太告訴仝靜姝這叫馬奶子葡萄。

仝靜姝有點好奇的問:“這個名字有點奇怪,為什麼叫馬奶葡萄是因為它和馬奶的味道或者形狀差不多嗎?”

老太太穿著一件黑色偏襟琵琶扣的褂子伸手攏了攏頭發說:“不是味道有點像,是形狀像。馬奶葡萄的栽培曆史悠久,因其狀如馬奶子頭而得名。”據《冊府元龜》記載, 唐太宗破高昌國(今吐魯番)得馬乳葡萄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將其傳入內地、由此說明在吐魯番栽培鳶萄曆史在1300年以上;馬奶子葡萄具有較高營養價值。[1]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這樣的一家子是很新奇的,格格不入但又充滿了時代特色,唯獨他們的兒子卻潮流的有點例外。老兩口的兒子出奇的叛逆染著一頭五顏六色的頭發,聽說之前還搞過樂隊玩過搖滾後來樂隊解散現在開了一家紋身店。

村裏‘情報站’的老嬸子們圍在一起,唾沫橫飛連說帶比劃“你們不知道就那誰家兒子三十多歲了還不結婚好像是不喜歡女的。”

另一個嬸子詫異的張著嘴:“我好像還聽說村裏有人去省城還撞見過他從酒吧出來拉著個男的親嘴!”

“啥!”

“真的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