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 / 3)

第三十三章

1

安緯國的家鄉位於北山縣。北山有著悠久的曆史,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人類就在此繁衍生息,夏末商初,周族先祖就曾在此立國興邦。到了戰國時代,秦人就開始在此設縣,一直延續到今天。

在曆史的長河中,北山曾在不同時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書寫過濃厚的筆墨。即使在近代,北山人民也曾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過重大的犧牲和貢獻。

地處渭北高原的北山縣,距離西安市僅一百多公裏,平均海拔高度在一千三百米左右,最高達一千八百米。這裏不僅有煤炭、石油等天然礦產資源,而且還有被人們稱之為渭北高原西雙版納的石門山自然森林公園風景區。被譽為中國“第一條高速公路”的秦直古道自秦都、淳化橫貫北山,連通甘肅。

從古到今,北山及周邊縣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區域,傳說中的唐朝大將尉遲敬德就曾在此掛職墾田飼養戰馬。安緯國他們村所屬的塔坪鎮就是傳說中的這位將軍被明升暗降所發配到的地方。綿延的溝壑把北山、豳州、淳化和甘肅連接在一起。幾年前開通的高速以及正在建設的北山到銅川的高速公路,將開辟北山曆史的新紀元。

安緯國上小學的時候,一位本村梁姓的班主任老師不知何故對他們家一直抱有敵意。他常常在班上找緯國的碴兒。緯國衣服穿得好一點

,梁老師就罵他是嬌生慣養。事實上緯國從小喜歡幹淨,每晚睡覺時將衣服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枕頭下,髒了就洗,與整天髒兮兮的一群孩子形成鮮明對比;別的同學欺負他,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地先責罵他;考試的時候,對他更是嚴加監管,當發現別的孩子答錯題時,這位梁老師會手指試卷問:“老師是這麼教你的嗎?”如果發現安緯國在左顧右盼答不上題時,老師便提著教鞭訓斥道:“嬌生慣養不用功,以後肯定沒出息!”

因為在梁莊,隻有安緯國一家姓安,因此,兄弟幾個經常會受到村裏大姓同學的欺負。杜忠科與他一起玩到大,時時會護著緯國。這位來自梁莊大姓家族的同學便成了緯國兒時的精神支柱。隻要有誰敢欺負他,忠科就會挺身而出。他們因此成了關係最好的朋友,有苦同吃,有樂同享。

歲月荏苒,光陰蹉跎,他們的友誼經曆了五十餘年的風雨淬煉。如今,他們仍然是最好的知己和鐵哥兒們。

在梁莊,善良的父親與鄰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能幹的母親也有一大批朋友,她們每天拿著針線活來緯國家,與母親一起拉家常。這些成了他們在梁莊的立足之本。

那些危難中幫助過他們的村裏人則成了他們幾代人的朋友。特別是緯國的大哥考取了北京的大學,這成了他們這個小山村乃至整個北山縣的特

大新聞,接著二哥興國、三哥衛國分別當兵,他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學醫提幹,轉業後都分配了工作,這無疑又成了當地的美談。

改革開放後,緯國兄弟四個在大哥、三哥的幫助下紛紛到華夏油田工作,有的還在那裏考進大學讀書,為他們家族在梁莊和北山縣的輝煌又增添了濃濃的一筆,成為當地的一段傳奇佳話。安家兄弟在北山特別是塔坪鎮聲名鵲起,許多父母把他們兄弟作為對孩子教育的榜樣掛在嘴邊,到處傳頌。

這些對故鄉的情結時時在敲打著安緯國的記憶,觸動著他的情懷。每年清明節的回鄉祭祖活動,這些複雜的情感便會被一次次地推向高潮。北山是省級貧困縣,許多鄉親依然生活困難,需要扶持和帶動,以便走上富裕之路。目睹如此狀況,想在家鄉投資做點什麼的衝動一直在鼓動著他,他的懷鄉情感不斷升溫……

一天,在陝西省政府的南粵招商活動中,北山縣政府的招商團聯係到了在深圳打拚的安緯國。懷著對故土的濃厚感情,他帶領著偉安達公司的主要成員熱情地接待了來自家鄉的客人。縣上領導盛情邀請他回鄉投資,參與家鄉的建設發展,安緯國欣然應允,因為這與他的願望不謀而合。

客觀來說,安緯國雖然出生在農村,在北山待了十六年,對農村的基本情況了解一些,但離鄉幾十年,農村發生

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早已不是三十年前的模樣。而他走出北山後,一直從事的工作與農村毫無關係,包括眼下的啤酒貿易及其他生意與農業也沒有關聯。答應回鄉發展生態農業,完全憑的是一時的衝動。

雙方的洽談非常愉快。接下來,安緯國在甚至連“生態農業”幾個字的具體含義都沒弄明白的前提下,就貿然投資,成立了“北山生態農業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後,緯國谘詢了一些專家,又查閱了一些資料,這才了解了生態農業的基本情況。

生態農業最早於歐洲興起,我國在改革開放後創造了許多具有明顯增產增收效益的生態農業模式,如稻田養魚、養萍,林糧、林果、林藥間作的主體農業模式,農、林、牧結合,種、養、加結合等複合生態係統模式,雞糞喂豬、豬糞喂魚等有機廢物多級綜合利用的模式。

由於自己在這方麵知之甚少,安緯國聘請了一位農林科技大學的黃教授做技術顧問。

在黃教授的建議下,安緯國又花費數百萬元在深圳買了一個“乳酸菌草芬生物飼料”專利,並在深圳組建了“綠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他的設想,北山生態農業以養殖、種植、綠色食品加工及生態農莊為主要項目,通過養羊、養雞,種植蘋果、加工果汁,創建生態農莊,發展生態旅遊,吸引城市居民到農村消費,帶動當

地農民致富。

在政府的支持下,安緯國先是花了一百多萬買下位於梁莊下麵的峪子溝。這個峪子溝緊鄰村子南邊,是梁莊主要的排洪及垃圾傾倒地,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如果再不及時治理,整個村莊都會被逐漸蠶食,成為一道深深的溝壑。溝壑三麵環山,除了一些低矮的灌木叢,一片荒涼。溝的後掌有一眼泉,緯國小時候常跟小夥伴們在那裏玩耍。泉邊有小青蛙,晚上月亮升上來的時候呱呱呱響成一片,此起彼伏。順著泉水往下走,快到溝底的時候有一個大水潭。有時村子井裏的水不夠吃了,社員們會趕著牲口到溝底馱水,沒有牲口的則用肩挑,小孩子兩人抬一桶,搖搖晃晃地走一路。到了夏天,水潭便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大家比賽跳水,看誰潛得深,遊得快。這潭清水令孩子們十分著魔的另一個原因是裏麵竟然有魚!對於出生在黃土高原上的孩子來說,因常年缺水,他們對水中的生物充滿好奇,首當其衝的便是魚類了。那時候緯國還沒見過真正的魚類,隻是在彩色的圖片裏見過。水潭裏的魚是褐色的,有點像枯黃的柳葉,因此當地人就叫它們柳葉魚。柳葉魚長不大,頂多指頭般粗細,但緯國以為那已經很大很大了。看著那些小精靈靈動地在水中遊來遊去,孩子們都很好奇。

記憶中都是美好的畫麵,緯國興致匆匆地來

到溝底,才發現隨著垃圾的傾倒及水土的流失,泉水早就消失了,荒草遍地。他買了一台推土機,先把路修到溝底,然後把溝底被洪水衝刷出來的溝壕填平,集中力量在溝掌挖了兩天,泉水便汨汨汨地又冒了出來。

有了水就有了靈氣,大家的興致一下子都提高了。峪子溝的溝底是一個平台,大約有上百畝地。兩邊的山山窪窪約有幾百畝山地,安緯國讓人都栽上了洋槐樹。這種樹對土壤要求不高,耐寒耐旱,也容易成活,是北方最常見的一種樹,成材期較短,容易見效;溝口兩邊栽了大量的鬆樹,準備長大後移植到山上;溝掌的部分地勢較為平坦,安緯國組織人員移植了一些大樹,然後在兩邊地勢較陡的山坡下挖了一排窯洞,外麵用磚石裝飾,門窗統一設計,改造成農家樂;將山泉改造成魚池,以吸引喜歡垂釣的城裏人休閑娛樂,然後在台下溝裏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種植苜蓿,養殖山羊,打造綠色環保的生態環境。

除了在峪子溝大興土木之外,安緯國還在塬上征了一千多畝地,建設生態農莊項目。項目的主體工程是一座集酒店住宿、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大樓,大樓中有餐廳,經營各種地方特色的菜肴,安保國擔任大廚。鑒於在華夏油田的成功經驗,保國對經營酒店充滿信心。酒店開業後,北山縣領導欣然前來剪彩,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