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打算,分一半給藤原將軍,另一半給石健番主,務必兩方勢力均衡,斷不能一方太強,取得優勢。
如今倭國形勢,大戰一觸即發,雙方正加緊戰備,突聞此刻有大批洋火槍到來,立刻引起爭搶,藤原和石健,立刻派員接洽,幾乎都是不惜代價,拚命競價,雙方明白,一旦軍事失利,手中所有資源就化為泡影,也就談不上以後了。
雙方猛烈競價,李生也心動不已,但最終還是咬緊牙關,沒有把所有軍火,隻賣給一家。藤原將軍甚至提出,把自己手中所有銀礦所有權,當作軍火貨款,全部收購火槍。李生極為心動,但思來想去,還是忍住沒有同意。此利益太大,別看藤原現在說的動聽,一旦戰事結束,他會想方設法,重新討回銀礦,甚至連同李生性命,一起討去。因此,李生提出,隻要現貨,不要不動產。因此,雙方又是一輪競價。藤原和石健,把手中所有現銀和銀礦石,連同值錢財貨,一起打包交換,隻求全部獨吞。
李生自然不肯,隻是推說對方出價更高,不斷提價,兩方都恨的咬牙切齒,卻也無可奈何。隻能不斷提價。
最後,藤原和石健終於精疲力竭,付了天價,每隻火槍,出價500兩純銀,這幾乎是打劫。藤原將軍領地廣大,物產較多,拿到大半,約30萬支,折合純銀1.5億兩,藤原手中雖然有銀礦,但一時之間也拿不出這麼多純銀,隻拿出3000萬純銀,剩下用銀礦石和特產商品抵償。石健財力物力略遜,隻好拿到小半。約20萬支火槍,折合1億兩白銀,但石健番主銀礦雖少,產量卻大,竟然可以一口氣拿出5000萬兩純銀,剩下的也隻好用銀礦石和商品抵償。
雙方搬空了所有現銀和銀礦石,搜羅了值錢的特產商品,足額交給李生,換取軍火。隻是這筆竹杠,有些敲得太狠,已經遭到憤恨,無論誰獲勝,自己都會變成靶子,必定報複。
李生如今也顧不得了,兩家運來的東西,一座小島之上的倉庫,已經裝不下,隻好又建造了幾座大型倉庫,這才勉強裝下。
李生船隊之中,還有大批南洋熱銷貨品,隻是此番售賣軍火,把兩家吃的瘦了,也沒有閑錢去倒賣。李生秘密聯絡了加藤,他雖然憤怒李生,軍火竹杠太過分,但聽說有生意,還是勉強壓抑怒火,與李生商議起來。
如今將軍番主,已經耗盡財產,全部賭在大戰結局。但其下屬室町,還有大量商人,想倒賣賺錢。李生這批南洋熱貨,極為好賣,隻是主君們把銀錢收攏太厲害,雖然還不至於鬧銀荒,但流通不足,銀價銅錢價格,都漲了幾倍。如今貨賤銀貴,形勢頗為熟悉。
李生與月竹商議,此刻形勢雖好,但準備不足,也沒有炒貨貸款的下家,實在不好下手。也隻好趁著銀價騰貴,先趁機掃貨,小賺一筆。
李生與加藤商會合作,趁著銀價上漲,采購不少特產貨品,甚至還有不少田莊土地,礦產店鋪等。倭國市場,大筆銀子流入,銀價開始回落,隻是速度不快,李生抓緊機會,趁機收攏不少商品資產。
李生在海上小島內,建造數間大型倉庫,將購來商品銀子,全部暫存其中。哪知一日,突然海盜來襲,幸而有戰艦在不遠海上,及時回援,驅走敵寇。事後調查,發現乃是藤原將軍手下裝扮。隻因有人泄露海島位置,這才引來覬覦。
李生心生憂慮,立刻改變位置,另選偏遠海區,尋覓了處島嶼,從新營建倉庫,把大批財貨重新安置,這才稍感安心,但艦隊之內,人多嘴雜,畢竟萬難保密,隻能加緊采購,迅速運回慶國,才能萬無一失。
李生從將軍番主手中,得到現銀8000萬兩,還有500噸銀礦石,品位各異。還有大批奇木,絲貨,玳瑁,珍珠,藝術品等。李生與加藤合作,同時展開采購,速度很快,迅速把8000萬兩白銀換成各類資產,原本以為,倭國銀價會應聲而漲,哪知漲幅緩慢,原來銀價高企,富戶商人,惜銀囤積,進入流通並不多。李生認為機會難得,立刻動用南洋銀圓,抓緊大量采購,又砸入4000萬銀披索采購不動產,這筆銀子投入,終於引起市場反應,卻宛如跳水一般,銀價陷入崩跌。陡然間跌了數十倍,平素1兩銀子1石糧食,竟變成15兩銀子每石。如此忽漲忽跌,士農工商皆受大損傷,將軍大戰在即,後方經濟居然如此不穩,極為憤怒,本想嚴厲懲處。但李生有戰艦隨扈,又神出鬼沒,行蹤難測,隻怕得罪了,更加肆無忌憚。隻好忍下口氣,派人傳話給李生,請其不要擾亂市場。如想生財,可去石健領地小倉城,繁華富庶,絕不亞於堺港,還可命令城中內應,努力配合。
李生聽聞,也不好說什麼,本想轉身就走,哪知被加藤攔住,原來將軍不好得罪李生,卻怪罪加藤,隻說他引狼入室,實在是首惡,命令他在半月內,穩定物價,否則就切腹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