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莉希塔斯從書裏了解到關於這個世界的曆史與otl的1917年之前基本一致,但在1917年之後,時間線便發生了轉折點,這個世界與otl世界產生了變軌。
首先,是這個世界的德皇,也就是威廉二世那小腦發育不完全、大腦完全不發育的腦子開竅了,沒搞出無限製潛艇戰,雖然也通過其他辦法設法封鎖英國,最後都失敗了,但沒有惹惱任何一個國家,其次也沒提出與墨西哥結盟進攻美國,導致美國並沒有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倒是通過販賣武器彈藥和資源給交戰雙方賺了不少錢,與otl世界的美國黃金儲備雖然少些,但依然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上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
然後就是跟kx世界的那樣,以德意誌第二帝國為首的同盟國獲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另外則是德國東邊的沙俄,與otl的時間線基本一致,在1917年先後爆發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跟kx時間線基本一致,1918年導師在演講過後遭到了刺殺,擊中頭部當場死亡。
其二就是布列斯特條約,這一次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托洛茨基突然悟了以空間換時間的道理,直接在第一次談判中同意了,沒有otl第二次談判,所以條件也沒有otl世界的那麼苛刻。
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同時也在如otl曆史的那樣,被帝國主義圍剿,但是,德國勝利後的一戰,身為戰敗國的英法無力出力,因為他們的境內也在醞釀出工團主義革命,在愈演愈烈,而奧匈來不及戰後恢複就直接就解體了,可憐的威廉二世隻能一把鼻涕一把淚,含淚吞並了蘇台德和奧地利,徹底完成了德意誌的統一。至於奧斯曼,他們國內一直在爆發民族獨立運動,雖然也能給一定的力量,但不多。況且德國也要戰後恢複,以至於這個世界的蘇俄內戰比本來更困難在otl世界線的內戰更加輕鬆些。
而導師逝世之後,布爾什維克內部為了究竟是誰當領導人而展開了辯論,尤其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這兩位在布爾什維克內的元老吵的最激烈,畢竟兩人選擇的道路不同,一個是根據理論的理想主義,一個是實打實根據現實情況的現實主義,而兩人一見麵就互相看不起,如在曆史上的那樣,托洛茨基稱斯大林為“我們黨最傑出的庸才”,而斯大林對托洛茨基的評價是“一個漂亮但毫無作用的人”。
但布爾什維克內部對於新的領導人呼聲最高的不是這兩個人其中一個,而是布哈林。這兩人可都沒忘了那次議會上主戰並得票數最多的布哈林,於是這兩人便不約而同的開始反對布哈林,而他們倆都知道對方的所作所為之後,神奇的是,居然不謀而合,這兩個一見麵就看不起對方的兩人竟然神奇的聯合在了一起,一同把布哈林、斯維爾德洛夫等布爾什維克元老通通被開除黨籍。
奇怪的地方也出現了,非常奇怪,聯合在一起後的大林子和小托子居然變成了跟親兄弟一樣親,斯大林樂意跟托洛茨基共同行使權力,而不是像otl曆史的那樣,讓托洛茨基跟著布哈林一起出去,流亡墨西哥,然後死在特務的冰鎬下。
而後來在蘇俄內戰中,白軍以至於拿自己的國土換取德國的支持,讓傀儡國即波蘭向新生的蘇俄發動進攻,整體內容沒有變化多少,圖哈切夫斯基輕敵,最後紅軍兵敗華沙,雖然收複至跟4個鐵心髒開局的領土一致,而斯大林在此悟出來的“一國建成社會主義論”居然和托洛茨基在一起共同討論,和托洛茨基的“不斷革命論”結合成了斯大林托洛茨基主義,簡稱斯托主義,以“多國革命建成社會主義論”為中心理論。
這個理論的具體內容,菲莉希塔斯並不知道多少,因為她不懂俄語。但還是知道些的,好像是一國向最有可能革命成功即矛盾深重的國家例如這個世界線的英法和某東方大國等國輸送革命以及幫助,等革命成功之後進行援助,至於其他矛盾不深重的國家例如德國、美國等國暫時不理會,而是用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牽製所有的反動勢力,以至於無法讓他們集中力量對付社會主義國家。
而菲莉希塔斯可不覺得這次聯合能將兩人綁在一個戰車上,肯定有第三者在內部操控,調和兩人之間的矛盾。
至於遠在東方的某神秘大國,整體內容沒變化多少,隻是把原屬於英法的殖民地和租界全部變成了德國的,一樣的北伐戰爭,軍閥割據,某個姓蔣的微操大師、運輸大隊長照樣發動了四一二政變,不過居然失敗了,隨後就吃花生米,到了下麵領盒飯去了。
除此之外,能了解到的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