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動物科普篇2(1 / 3)

狐狸

狐屬(學名:Vulpes):體長為45-90厘米,尾長25-60厘米,體重2-10千克,最大的超過15千克,雌獸體形比雄獸略小。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麵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發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一般不具花紋。爪粗而鈍,略能伸縮。尾多毛,一般較發達。 善於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雜食性,以食草動物及齧齒動物等為食;有些食腐肉、植物或雜食。狐狸繁殖率高,抗病力強,食性雜,好飼養。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大陸,還被引入到澳大利亞等地。

狐狸身體纖瘦,毛長且厚。狐狸擁有毛 茸茸的尾巴。大多數狐狸耳朵大、直立、呈三角形。不同種類的狐狸顏色不同。

狐狸的眼睛能夠適應黑暗,瞳孔橢圓,發亮。狐狸具有敏銳的視覺、嗅覺和聽覺。大部分狐狸具有刺鼻的味道,由尾巴根部的臭腺放出。

狐狸,具有長長的針毛和柔軟纖細的下層絨毛,通常毛色呈濃豔的紅褐色或高貴的白色。尾部蓬鬆,尾稍呈白色,耳部及腿部為黑色,耳朵很尖,長相和犬相似。肛部兩側各生有一腺囊,能釋放奇特臭味,稱\"狐臭\"。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 丘陵地帶,居住於樹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覓食,到天亮才回家。所以能捕食各種老鼠、野兔、小鳥、魚、蛙、蜥蜴、昆蟲等,也食用一些野果。因為它主要吃鼠,偶爾才襲擊家禽,所以是一種益多害少的動物;當它們猛撲向獵物時,毛發濃密的長尾巴能幫助它們保持平衡,尾尖的白毛可以迷惑敵人,擾亂敵人的視線。故事中的狐狸形象,絕不能和狐狸的行為一樣。

每年2月-5月產仔,一般每胎3隻-6隻。狐狸警惕性很高,如果誰發現了它窩裏的小狐,它會在當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測。

母狐一般在每年2~5月發情並交配,懷孕期大約為51~52天,每胎可能產6~8個寶寶。剛出生時全身黑灰色,唯有鼻尖為粉紅色。它們剛出生時什麼也看不見,要依靠母親的保護和喂養。1個月後,慢慢能站立,眼睛變大,長出淺棕色的毛。2個月後,狐狸的外形基本呈現出來,站立、奔跑依舊困難,毛色已經完全長齊。成年後,長出胡須,耳部變尖,腿部修長,已能奔跑、捕食。

狐狸的體溫在38.8~39.6 ℃ ,呼吸頻率為每分鍾21~30次。成年狐狸每年換毛1 次,每年的3~4月份開始,7~8全部脫完,新的針絨毛開始同時生長,11 月份形成長而厚的被毛。藍狐的壽命為8~10年,繁殖年限為4~5年,赤狐分別為10~14年和6~8年、銀狐分別為10~12年和5~6年。

各個種類的狐狸遍布於北美、歐洲、亞洲、包括極地地區。同時也分布於非洲各部。在狐狸被引進澳大利亞用於控製兔子數量之前,澳大利亞沒有狐狸。中國主要有赤狐,分布全國大陸。沙狐分布新疆、內蒙、青海、甘肅、西藏等地。雪狐(又名北極狐、白狐或藍狐)分布在北極一帶。生殖期結成小群,其他時期單獨生活。藍狐又稱北極狐,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的高緯度地區。藍狐吻部短,四肢短小,體圓而粗,被毛豐厚,耳寬而圓。

藍狐體長60-70厘米。尾長25-30厘米,有兩種基本毛色,一種冬季呈白色,其他季節毛色加深;另一種常呈淺藍色,但毛色變異較大,從淺藍至深褐。

銀黑狐又稱銀狐。原產於北美和西伯利亞,是野生狀態狐狸的一種毛色突變種。銀狐體型稍大於藍狐,吻部、雙耳背部和四肢毛色為黑褐色。銀狐針毛顏色有全白、全黑和白色千黑色3種,體長60-75厘米,體重5-8千克。

赤狐又名火狐,是狐屬動物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體重5-8千克,體長60- 90厘米,體高40-50厘米,尾長40-60厘米。赤狐體形纖長,臉頰長,四肢短小、嘴尖耳直立、尾較長。赤狐的毛色變異幅度很大,標準者頭、軀、尾呈紅棕色、腹部毛色較淡呈黃白色,四肢毛呈淡褐色或棕色,尾尖呈白色。

彩狐是銀黑狐、赤狐和藍狐在野生狀態下或人工飼養條件下的毛色變種。

雪貂

雪貂(學名:Mustela putorius furo):平均體重0.3-2.7千克;平均體長33-41厘米,平均尾長7.6-10厘米;壽命為7-10歲。其身形細長、腿腳短小,頭形扁平、呈三角形。毛色呈野生色或白化色。白貂體形雪白、尾巴較蓬鬆、尾尖為黑色。其餘種類身上布滿褐色、黑色、白色或混色的毛。

野生雪貂的棲息地是靠近水源的森林和半林地。喜歡棲息在海拔800-1600米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和亞寒帶針葉林中。極具破壞性,尤其喜愛偷獵家禽;而家養雪貂通常作為寵物喂養,或被用來驅趕洞穴中的老鼠和兔子。

寵物貂的馴養曆史不明,但很有可能在25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埃及時代原生種鼬鼠。當代仍有一些地區利用歐洲雪貂來獵捕兔子,但漸漸被馴養為寵物的寵物貂已經不適合野外生活。雪貂一詞常常讓人誤會寵物貂是全白色,其實全白的寵物貂是非常少見的。

雪貂最初有可能是馴養自歐洲野生林貂,也有可能是艾鼬的後裔,或是兩者的混種。線粒體DNA分析發現,雪貂約於2500年前就被馴化。

野生雪貂會聚居到一些沒有相弱體型掠食者的地方,如設德蘭群島及新西蘭的一些偏遠地方。當雪貂與臭鼬共處時,很容易就會出現混種,有指新西蘭是世界上有最多野生雪貂混種的地方。1877年,新西蘭的農夫要求引進雪貂來控製兔的數量,因而在1879年進口了5隻雪貂;在1882年至1883年間,又從倫敦付運了共1217隻,但隻有678隻抵達;另有198隻由墨爾本送來。運送期間,雪貂與歐洲水貂交配,生下了一些能在野外生存的混種。在1884年及1886年,接近4000隻雪貂被放生,結果當兔子數量下降後,它們開始掠食其他當地的野生動物,如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