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父皇登基之後,顧家便被打壓,後來又出了顧老爺子病逝的事情,顧家這才沉寂破敗下去。

“後來顧家老爺子病逝,顧氏主家沒有男丁,稍微親近些的旁支,又全都是些依附顧氏主家為生的紈絝子弟敗家東西,另外顧小姐所嫁的夫君,也就是娘娘那個渣爹沈世安寵妾滅妻不說,還覬覦顧家的產業,便夥同了顧氏旁支那些個紈絝子弟,狼狽為奸,將顧家的產業全都分時殆盡。那時顧小姐已經病榻纏綿,實在也無心無力去管。顧家至此才徹底破敗……”

蕭雲朔對這些自然都是知曉的,見他說了這麼多背景,便問道:“難不成這顧家便是彼顧家?幕後老板也是顧家人?”

袁旭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殿下聖明。現在這顧家的幕後老板,姓顧名鴻誌,卻的確是顧家一個不起眼的旁支的人。

這一支的顧家倒是兢兢業業的,自己經營著一點小產業,偏安河東府,本來也隻有逢年過節才會和京城顧家往來一番。

不料這一代,那顧家竟是出了一個商業奇才便是這位顧鴻誌顧公子,接著他家在河東府,靠近海邊,便發了海貨的財,聽說那顧公子甚至還曾經跟著出海的船隻到過南洋一代,和那邊的土著們做過生意了!

無論如何,這為顧公子靠著海貨生意,積攢了一筆家業。

他倒是個有些良心的,說是他幼年時,家中產業因為父親經營不善差點倒閉不說,還要倒欠人家幾萬錢,自己一家娘親姊妹都要被債主賣入窯子裏去償債,他和父親兄弟也要被賣去做奴做仆的。

也是巧合,恰巧那時顧老爺子在河東府辦理宮裏吩咐下來的采買事宜。那顧公子年紀雖小,卻也是個有膽識的,竟獨自一人去麵見顧老爺子,請求幫助。

顧老爺子也沒含糊,慷慨解囊,不僅將他家欠的所有債務全數還清不說,甚至還另外留了一千兩銀子,又在生意上給顧公子指點一二。

顧公子由此開了竅,隨著父親東山再起,家業竟是越做越大。顧公子由此一向將顧老爺子視為恩公。

顧家敗落時,他家還未大富,又是他父親當家,再兼怕顧家其他人家及沈世安報複,因此便未曾出頭。

這幾年換了顧公子當家,又新起了海貨的生意,賺了大錢,因此顧公子便起了報恩之心,偏生遇到了殿下被誣陷謀反,太子妃娘娘被連累流放,他也不敢在明麵上聲張,隻悄悄地以顧氏之名,在幽州城附近重新拾起了當年由顧老爺子經營起來的,後來被奸人占去最終落於他人之手的產業,他還花高聘金請回了以前跟著顧老爺子的那些老掌櫃的老夥計等,這顧家的產業迅速恢複,並且很快打出了名號去了。接下來的事情,殿下大致都知道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顧家的產業已經從飯莊到酒樓絲綢行糧食行,從車馬行再到當鋪錢莊等,無所不在了,其勝景,竟是大有顧老爺子當日在時的雛形了呢!”

蕭雲朔聽完,雖然也沒什麼破綻,但多少有些太過傳奇了些,叫人不由得有些不信。

他想了想,笑問道:“這顧氏不是從幽州城附近的一家什麼顧氏車馬行而起麼?怎麼和你剛剛所說的起始緣由對不上?”

袁旭笑道:“這個,屬下也向宋閣主問了,宋閣主說,這也的確是起於顧氏車馬行,巧了的是,那車馬行的老板也是一位姓顧的公子。隻不過,車馬行那顧公子做了幾個月,才有些起色之後,也不知為何,便將車馬行及分行等所有店鋪都一並賣了,買家便是顧鴻誌顧公子。”

蕭雲朔心中多少還是有些疑惑不信,淡淡地道:“這調查的倒是夠詳盡的。”

袁旭說道:“這一年多以來,暗閣名下經營的鋪子產業,倒是也與這顧家做了不少次的生意。這次殿下緊急發出密令在各地采購糧草,這顧家倒是也幫了不少。宋閣主說,那顧公子昨日才給他飛鴿傳書,說是他又幫著籌到了三千石糧草,明後日便可以運送到大同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