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皇子和沈世安被貶流放之後,朝中情勢更加波譎雲詭起來,二皇子和六皇子的黨羽也從一開始的暫時合作對付五皇子,而變成了彼此之間白熱化的鬥爭。
聿成帝對此雖然知曉,卻並不阻止,也未曾表露出偏愛某一方的樣子。
畢竟,對他來說,朝中勢力保持均衡,便是最好的。
這種情況之下,朝中但凡未曾站隊投靠二皇子或者六皇子的臣子,便成了雙方合力打壓的對象。
謝皋位高權重,在朝在野都有很高的聲望,雙方都不敢動,但曾經和謝皋一起自願蹲過大理寺牢獄的不少大臣卻都或被下獄或被流放或被貶謫到偏遠地方去了。
謝皋眼見得朝中烏煙瘴氣至此,便以年事已高為由,向聿成帝提了告老還鄉的奏折。
聿成帝本來就苦惱於怎麼處置了這礙眼的老家夥,現在倒是正中下懷,因此假意挽留了幾次,便準了他的奏折。
謝皋老家原是在大同府,和河間府相鄰。
當日蕭雲朔暗中回京城,是曾將自己的真實身份透露給過謝皋的。
謝皋帶著家下一路出京回鄉的途中,蕭雲朔便已經派人送去了密信,與他聯絡上了。
不過,謝皋出京開始,也一直有朝中的眼線暗探盯著,因此也無法太過明目張膽地會麵。
等謝皋回到大同府老宅月餘之後,朝中眼線暗探見他每日也就是讀書飲食,連外出會友都不多,過得又甚是清貧,門可羅雀,並無太子舊黨官員來他府上拜訪聯絡交情,想來也再翻不起什麼水花來了,因而對他的監視便也漸漸地都撤了。
謝皋這才聲稱年事高了,自己又是無妻無子的,恰巧有在河間府定居的侄子來信說自己父母早亡,願意將他這個唯一還健在的長輩接去家中盡孝,撫養他終老,他因此居家要搬來河間府,隻留了幾個下人在老宅子裏看房子料理些微末事情。
謝皋這侄子倒也是確有其人,原是他胞姐的兒子。
謝家也算是寒門,他姐姐早在他未中進士之前便嫁了人,嫁的也是尋常商賈,謝皋高中之後,難為他姐姐姐夫也並未趨炎附勢,還是勤勤懇懇地經營著自家的生意。
現在,謝皋姐姐姐夫早已去世,隻留下一個兒子有三四十歲的樣子,也是早早成了親,現在已經應了爺爺了。
這侄子家姓嚴,生意便是在這幽州城裏開羊肉鋪子的。
大同府的大尾羊羊肉甚是聞名,當年他爹便是去大同府采買生羊的時候,遇見了謝皋的胞姐,這才找了媒人去說親,成就了這一番姻緣。
現在他也是子承父業,做的依舊還是賣羊肉的生意,不過到他這一帶,便也更進了一步,在賣生肉之外,另外又開了一家賣羊肉湯,羊肉泡饃,手抓羊肉等吃食,日子過得也是風風火火的。
嚴家在幽州城自家鋪子後麵置了一個小院,家中老少都是常住在這裏的。
除了這生意之外,他們另外也用賺來的錢在鄉下買了幾畝薄田,雇了人在莊子上幫著種植收獲的,日後若是生意不順,這莊子也是個退路。
謝皋搬到幽州城,在那小院裏住了半月有餘,便以市井街聲嘈雜為由,和侄子商定了,搬去莊子上去住。
伺候的人,都是他從京城和大同府老宅子裏帶來的人,也不需要他侄子另外安排。
每隔些時候,他侄子便帶著家小回一趟莊子,一來是看看莊子料理些瑣事,二來也看望謝皋這個叔叔,陪老人家吃頓飯,消磨一兩日,盡一盡孝道,讓老人家享一享天倫之樂。
這莊子的所在,所謂的無巧不成書,就在距離十裏村隻有十幾裏地的一個村子。
當然,巧歸巧,謝皋能被侄子接來河間府頤養天年,還很自然而然地住進了這附近的莊子這件事,卻並非巧合,而是經過蕭雲朔深入調查,深思熟慮之後,才定下來的計劃。
嚴家雖然經商,家底不算太差,但也隻是小本生意,隻夠一家人自己的開銷,略有結餘的程度。
謝皋的侄子自己也已經是應了爺爺的人了,再加上他一家一向本本分分,這些年間,和謝皋這位朝中重臣之間,也並沒有太過密切的往來,感情上到不了那份上,因而原本也並無心思將這位不過見過幾麵的叔叔接來,給他養老盡孝的心思。
不過,如果有人願意每年出一百兩銀子,讓他做這件事的話,那又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