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是我在高中學到的為數不多的東西是因為其他東西都是我隻有想吐槽的東西。但是我個人感覺這種能力還是很有效的。至少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斷。我可能不是雪中送炭的,但是我肯定不是火上澆油的。

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這是很矛盾的東西。社會希望我們學會這種能力,但是考試的形式一直在讓我們不能這麼做。我一直有一種觀念就是其實時間很多。我一直覺得高中三年是不足以讓我們學會那麼多知識的。

事實上也是這樣的。大部分學生都隻學了一個一知半解。我是全省五萬名上下。但是我們那一年浙江有三十六點幾萬考生。也就是隻有不到七分之一的學生學明白了。

而且我是感覺我沒學明白的。而且因為我們那一屆的數學不按考綱的類型出題以及物理有人透題,總之我是感覺我沒有吃到紅利。所以正常考應該還能往前幾千名。

所以我感覺隻有前四萬甚至三萬的人算學的差不多了。這種時候我們就可以發現大部分人是沒有學明白的。所以我的想法是直接把高中按照四年來安排。

你切記,這和複讀不一樣。因為複讀相當於重新來一遍高三。而不是真的高四。我們可以發現正常的做事的過程應該是一開始就好好做,然後檢查幾次,檢查出來一些小問題。

但是我們的高考是一開始學就馬馬虎虎,然後後麵有大量的查漏補缺。我想問同樣是做一個東西這樣做的做好還是一氣嗬成然後小質檢的好?

有的人可能會用科學實驗來反駁。說科學儀器調試都是先用粗略調節再精密調節。但是問題人家本來就是一體的,慢慢調試趨近當然可以。問題是高考這種學習方式完全就是做產品缺一塊補一塊,缺一塊補一塊。

或者說前者其實是把總體分出部分再拚接。後者則是做一個粗糙的東西然後慢慢修改。

問題是後者的過程會有更多試錯。我們之前說過了這個社會是不會給人很多試錯的機會的。而且老師和家長們有時候覺得很正常的讓人改正錯誤的話,對於學生來說可能就是很大程度的打擊了。

我們昨天說過了共情的問題。但是家長和老師在這方麵總是喜歡感官完全共情,也就是他們隻會帶入這個情景,然後覺得自己說的這一句話沒什麼問題。

但是學生可能是經過了很多努力,也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是沒辦法進步了的狀態。還有像我這種不正常的學生,大概幾十個人會有一個。就是不管考試難度,成績不變。其實老師都是理解不了的。但是老師總是會說你不夠努力。為什麼老師要這麼說?因為老師不能說你不聰明。

這種時候就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自信。這種時候大部分學生是不能通過自己的能力改正過來的。這就是偏科等情況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就算時間給夠也拉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