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結局(1 / 3)

“你說,德陽王會同意嗎?”

虞綺拿不準他最後的沉默到底代表什麼態度。

默默同意?還是默默反對?

“皇叔如果直接答應下來,我反而更擔心他的誠意,”溫鶴禹倒是不太在意,但也還是強調:“皇叔願意幫我們當然好,不過也要提前做好他站在我們對立麵的準備。”

今天已經攤牌了,如果德陽王不合作,那留給他們準備的時間可不多了。

虞綺不放心:“你和六皇子都商量好了嗎?”

“商量好了,別擔心,不會有問題的。”

其實,不到最後,誰都不知道會不會出問題。

虞綺心裏也清楚。

她反複問,也隻不過是想要一個心理安慰。

溫鶴禹明白,所以虞綺問,他就堅定地回答。

沒幾天,德陽王真正的態度就顯現出來。

因為溯京城內開始流傳一個秘聞。

一個是當年流民死亡無數的慘劇是先皇一手安排的。

而近日,邊境附近因為戰亂出現的流民,當今皇帝也打算這樣處理,所以才派德陽王前去。

解決流民問題,確實是德陽王出京的理由,隻不過皇上並沒有下達這樣命令。

可是這個說法就像是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就傳遍了溯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很快,又有傳言。

王大人一家是因為皇上想鏟除異己,才故意給他們扣上通敵叛國的帽子的。

臨江樓——

虞綺和溫鶴禹坐在靠窗的位置,聽著下麵百姓對兩件事的討論。

“看來,德陽王還

是手下留情了,沒有把詛咒的真相揭露出來。”

溫鶴禹倒是覺得這樣也還不錯。

“畢竟六皇子還要繼承皇位,皇族的醜聞,能少一點就少一點吧。”

當初,溫鶴禹讓德陽王幫的第一個忙,就是散播這兩個消息。

流民之事可激起民憤,王大人的遭遇則是讓同僚們人人自危。

百姓中散播消息比較容易,至於官場中,就需要德陽王多出力了。

如今,緊張的局勢愈演愈烈,六皇子起兵推翻皇上的統治,阻力也會更小一些。

決戰的日子早就定好。

德陽王也下定決心,結束全部鬧劇,重新建立一個堂堂正正的王朝。

而促成這一點的關鍵,其實是王大人一家的慘死。

這不是第一次,更不會是最後一次。

興許是年紀大了,又興許是積累了足夠多的悔恨,終於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

德陽王決定相信六皇子和溫鶴禹,相信他們能改變這一切。

他把自己的府兵交給溫鶴禹調配,也跟相熟且信任的同僚打好招呼,要他們配合。

六皇子則是故意在朝堂上就坊間傳聞質問皇上。

在幾位大人的配合下,他順利被皇上懲罰,被幽禁在府中。

百姓間也不知是從何處得到了消息,開始紛紛議論六皇子是為民請命,卻馬上要像王大人一樣遭遇厄運。

事實上,當天夜裏,六皇子就偷偷遛出了溯京城,和城外早就隱藏好的兩萬精兵彙合。

這些人赫爾欽和王大人分別

留給六皇子和溫鶴禹的。

現在站在同一陣營,同仇敵愾。

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部隱藏在城裏,索性就安排一場裏應外合的攻城,到時候直接帶人殺到皇宮。

他們帶著很多郭將軍那邊使用過後,覺得非常趁手的武器。

還有第一次露麵的飛石車,和能長時間燃燒,且發生爆裂的“石塊”。

這是根據魏鬆的設計,溫鶴禹一直在偷偷研究的“大家夥”。

本來準備留給虞綺,讓她獻給皇上。

現在則是成了推翻皇上統治的重要一環。

而溫鶴禹和德陽王的人,則是陸陸續續混進了皇宮內的禁軍和城門的守衛。

能做到這些,多虧了馮陽的幫助。

隻能說,皇上機關算盡,算計了身邊的所有人,落得個眾叛親離的結局也不奇怪。

現在,六皇子在百姓們的心中印象正好,總攻是時候開始了。

當天,天未亮,六皇子就率領兵馬攻城。

城門口的守衛人數本就不夠,再加上還有內應,兩萬精兵幾乎毫發無損地殺進了溯京,直奔皇宮。

動作太快,以至於宮裏的禁軍根本沒有收到消息,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禁軍人數眾多,而且實力比守城的那些士兵要高很多。

這場惡戰持續了很久,直到天已經大亮,六皇子的人馬才終於突破最後一道防線。

殺入紫宸殿,皇上正端坐在龍椅上,麵無表情地看著衝進來的士兵。

他沒有跑,或者說,沒有辦法跑。

因為能通往

皇宮外的密道,已經被馮陽悄悄堵死。

看著士兵們讓開了一條路,溫鶴禹幾人走到了最前麵。

皇上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