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慧賢上小學的時候,她就特別喜歡文字,連一張泛黃的舊報紙都不放過。記得《新華日報》是她最喜歡看的報紙。特別喜歡看評論員的文章。
後來接觸到小說,覺得小說是一種讓你歡喜讓你憂的東西,故事裏的人物遭遇不幸,會大哭一場。
四年級已經看完四大名著,當時看到黛玉之死,當看到寶玉扶棺痛哭,一聲“林妹妹,我來遲了!”一句話讓隻有十歲的慧賢哭得撕心裂肺!
家裏的藏書看完了,她就到處借書看。五年級暑假,隔壁三哥從上海回來了,帶回來很多舊書,有很多武俠小說,《陸小風傳奇》、《孔雀翎》、《連城訣》、《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她如獲至寶,廢寢忘食地讀著。
父親不反對,他是個教師,教語文的,“暑假看小說也不是什麼壞事,尤其是古龍金庸的小說,看得多,自然也會寫。”
果然,從那年暑假開始,她的寫作水平日益提高,九月升入初一,學校有文學社,她就拚命寫,寫了投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印成了鉛字,她又哭又笑,一個星期都滿麵春風。後來她的作品刊登的越來越多,她在初二就當了社長。
中考考入一所幼兒師範學校,繼續追尋自己的作家夢。
婚後十五年,創業、帶娃耗時耗力,如今不差錢,當不忘初心,筆耕不輟,路漫漫何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慧賢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創作了《閃婚》、《我的戰友、我的營》和《老鍾的傳奇人生》等一係列長篇小說,獲得了廣大讀者的一致好評,其中《閃婚》被拍成電影,《我的戰友、我的營》與《老鍾的傳奇人生》被拍成電視劇,一經播出,萬人空巷,熱度不亞於與當年的《渴望》。
值得一提的是,當記者們扛著攝像機找慧賢這個人時,這個人卻“蒸發”了!
慧賢到哪裏去了?她和李軍夫妻倆早帶著父母和兒女到一個秘密的地方度假去了,花無百日紅,等熱度退了再回來。
麵對取得的成績,慧賢一貫保持低調的做人風格,樂善好施,繼續辦學校,辦養老院,不放棄,不拋棄,讓孩子們有學上,讓老人們老有所依,此生無悔。
在挫折上成長,在逆境中獲得最大的財富就是穩住,不斷學習。困境如同是一個陷阱,當你一不小心陷進去之後,請你不要慌張。
請你仔細尋找,你會發現有一個山洞,山洞的牆壁上有很武功分解動作,山洞裏有一位仙逝多年的武林高手,在已成白骨的遺傳上有一本本功夫秘籍,一頁頁研究,結合壁畫,一招一式地專研,先求像,再求對,然後熟能生巧、融彙貫通。在一日複一日的練習過程中,各種劍法,各門各派的武功精髓,少林派、武當派、峨眉派、丐幫等在自己的腦子裏不停湧現,最後自創劍法,笑傲江湖,走上人生巔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