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來自大山裏的孩子(1 / 2)

富不過三代,貧窮卻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劉富力來自中國西南部的省份,那裏到處都是大山。他們生活在大山中,世代在大山的旮旯裏艱難謀取生存。在走出大山之前,他們沒有貧窮和富裕的概念,因為大家都差不多一樣艱難。他們家族世代都沒有讀書人,父母也都是文盲。他們那裏的人大多都是如此,大家根本沒有“讀書改變命運”的概念,貧窮和知識匱乏就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他們隻信奉宿命中偶然爆發的機會,從來不知道去學習知識和技能來改變現狀。

自從來到東部這座中國最大城市,他們從仰望大山變成了仰望摩天大樓。他們大多沒有任何技能,隻能做最底層收入最低的工作。這時候他們才發現,在這裏是如此窮困。這和他在老家完全不一樣了,什麼都要花錢,而自己掙的錢卻是那麼少。他們甚至覺得在這裏比在老家更加艱難了。

劉富力初中隻讀過一年便輟學了,在老家晃蕩了幾年,然後便跟隨村裏人外出打工。他幾乎去過所有打工的城市,三年前來到了這裏。和所有從偏遠地區來的人一樣,這座現代化大城市給了他很大震撼。以前他隻在影視劇中對這座城市有些了解,現在這些震撼眼球的城市景象就在眼前。他發誓一定要在這裏闖出一片天地來,無論用什麼手段。

但現實和影視劇完全不一樣,離他的夢想更遠。由於沒有學曆,也沒有任何技能,他隻能在工廠車間和工地上幹些粗活。幾年過去了,他既沒有遇見傳說中能帶他出頭的大哥,也沒有闖出什麼名堂來。他依舊是那個一天到晚幹活收入微薄的打工人。他開始也像駱駝祥子一樣,計算著一個月存2000塊,一年存2萬塊,就有做小生意的本錢。他擺過地攤,送過外賣,做過小生意,但無一例外都沒有掙到錢,有的還倒虧了本錢。如果不攜帶任何夢想和期望,這就是打工人的現實,但劉富力卻恰恰是那個帶著夢想人。現實擊碎了夢想,接著便是擺爛和自我墮落。此後他逐漸消沉,整天躺在床上,實在沒有一點兒錢了,才出去做幾天日結工,接著繼續躺平。

劉富力的父母也去了南方的城市打工。家裏隻剩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幾頭畜牲。田地荒廢了,長滿了野草。原本耕種這片土地的人們,自從到了城市後,他們的思想裏也長出了貧窮和富裕的觀念。大山裏的人們不再留戀祖輩們世代耕種的土地,他們更相信外出打工生活會更好。但他們來到城市打工,生活依然艱辛,還要忍受著別人富裕自己貧窮的心理壓力,而在大山裏,他們是沒有這種心理壓力的。

相比劉富力陰沉不愛說話的性格,同樣來自西南省份的外賣小哥小馬和羅德後,性格卻是比較開朗的,大家在一起的時候喜歡和人說說笑笑。他們是一個地方的,來這裏之前的經曆和劉富力差不多。早早輟學,在本地晃蕩幾年後跟隨別人踏上打工的路。在全國各個城市四處流轉,沒有一個地方能讓他們紮根。他們幹的無非都是工地小工,車間流水線工人。本來工資就不多,加上好吃懶做,每一個工作都幹不長。出來好些年,依然是沒有什麼存款。後來外賣行業興起,他們各自買了一輛電瓶車,注冊成了外賣小哥。

相對於工廠車間的工作,送外賣是比較自由的。不用受人監管,自由接單,主動工作。這對於勤快的人來說,也許可以掙更多的錢,但對於懶散的人而言,卻可以最大限度釋放他們的懶惰,羅德後和小馬便是後者。他們沒有什麼理想和目標,更不去想什麼未來的日子。得過且過吧,反正沒有什麼希望。偶爾出去跑單隻是為了維持最低生活的費用,大多時候都是待在房間裏躺在床上。他們給自己不去跑單的萬能理由就是“現在搶單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