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抑鬱症(1 / 1)

16歲那年,李韶音確診了抑鬱症。

李韶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擁有一個普通的童年。但時間回到十歲那年,媽媽接到一個電話,然後她沉默了,哽咽地看向了她的女兒,那一刻李韶音無師自通的明白了什麼,她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愛她的人——外公。巨大的悲傷使媽媽說不出話來,也哭不出來。李韶音站在原地,大腦空白了一瞬,然後不顧旁人好奇打量的目光,嚎啕大哭起來,哭到不能呼吸,目光能記得的最後是一排單調的電線和一隻孤零零的飛鳥。

12歲那年,李韶音通過舞蹈的特長考上了一個比較好的初中,然後在舞蹈隊中一直保持著文化第一的成績。她有一個妹妹,在她上初中的那年,她剛好上小學。

15歲,因為半月板損傷和腰傷,她放棄了通過舞蹈上高中,最終通過文化成績考上了還可以的高中。

在高中保持著班級前三的成績,就這樣過了一年半。

有一天,她告訴媽媽,她不想上學了,這不是她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在爸爸媽媽勸說下,她又開始上了學。

有一天,她告訴媽媽,她想死,她想自殺。也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

大冬天的,媽媽摸到衣袖和褲腿下一道道美工刀劃開的血痕,密密麻麻,猙獰恐怖,是李韶音對自己的容忍不了的懲罰。

在媽媽驚愕的目光下,她哭著質問李韶音為什麼,用力地咬住李韶音的手臂,拿針紮李韶音的手。李韶音看見媽媽心疼的模樣,很自責,後悔沒有藏好自殘的痕跡。

爸爸媽媽第二周帶她來到了醫院,那天晴空萬裏。在市醫院做完一係列檢查後,醫生說是重度抑鬱症和中度焦慮症以及精神分裂。

開了一堆治療的藥後,李韶音開始了長達兩年的休學。吃了藥以後,她沒辦法像以前一樣正常生活,每天睡很多覺,也吃不下飯,惡心乏力,頭疼眩暈。那一年,她瘦了好多。

休學的原因隻有老師知道,就在那一天,李韶音收拾完書包,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她離開了正常的生活軌跡。

她也開始做心理治療,過往的種種,就像擠牙膏一樣,她一點一點艱難地告訴她們。她揭開自己都不曾想再回憶起的過往,她不是一個喜歡傾訴悲觀情緒的人,總是不知道怎麼開口,怎樣傾訴。她想把過往打個結,成為一個說不出口的秘密。

李韶音深知,比她過得苦難的人多的是,她總是不明白,是她太脆弱了嗎。她總是難以麵對她的心理治療師,總是覺得自己不配被別人這樣關心著對待。

在家休養的期間,她嚐試著回到學習的生活中去,可是當她一次次發現她與他人的差距時,她無法忽視,她開始緊張,焦慮。

一個平常的一天,李韶音發現她看周圍的人和東西像電影裏的特寫鏡頭,畫麵多到讓她抓狂。她開始變得恐慌,然後胸悶心慌,呼吸也開始慢慢變得困難起來。她沒辦法放鬆下來,她難受得要命,一種瀕死的感覺纏繞著她,她被接回了家。接下來,李韶音發生過許多次這種情況。

後來去醫院,醫生說那是急性焦慮驚恐發作了,讓李韶音吃藥,保持放鬆,不行就打120,是焦慮症引起的。就這樣,她又回到了家中休養。

春夏秋冬,葉子落了又生黃了又綠。時間就在艱難中流逝了,李韶音就這樣毫無準備的迎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

毫無疑問,她考的很糟糕,而且考得頭昏腦脹,考得一敗塗地。

李韶音很失望,感覺自己的人生不過如此,因為這場病而毀了。

她看見這兩年來,爸爸為她紅過的眼眶,媽媽為她白了的頭發,無地自容,十分自責。她隻希望,如果她能活下來,隻希望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不過生活對李韶音來說,依然無所意義,痛苦和絕望籠罩著她。她始終推不開大家所說的那扇看開點的大門,他們所說的開心點不就好了,就像對一個哮喘病發作的人,叫他呼吸空氣不就好了。是不知道嗎,是不能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