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發展得越來越迅速,全息網遊技術雖然還沒有普及到全國各地,但是在進行投放實驗的幾個大城市都獲得了火熱的反響。

考慮到新興科技不能隻單純運用於遊戲領域,還應該更大程度地惠及青少年的教育問題。

在政府的支持下,由幾大科技公司牽頭,聯合全國各地共二十幾家大型科技公司開展了一項青少年全息教育培養計劃,取名“青岩計劃”。

青岩計劃旨在尋找品學兼優,尤其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麵比較出眾的青少年學生,配合最新的全息圖像交互技術,進行各種指定的全息遊戲探索體驗來得到心理方麵的鍛煉和成長。

計劃期望通過這樣的小部分群體的成長軌跡來預測全息技術究竟能否通過遊戲場景的設計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積極的指導性影響。

由於這項計劃牽涉到很多並未公開的最新技術,並且考慮到最終是否要進行大規模的投放是不確定的,所以青岩計劃暫時還處在保密狀態。

對於計劃內的參與培養的人選也需要各地政府聯合當地參與計劃的科技公司組成一個小隊,與需要考察的校方簽訂保密協議,在不幹擾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的前提下進行秘密選拔,對於入選的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參與談話的學生無論是否同意參與該計劃,統一都要簽訂保密協定。

隨著青岩計劃的推進,大部分計劃內的城市都已經完成了第一批參培人員的選拔,培養的基地一般都設在離繁華的市中心較遠的地方,其中計劃的總部中心設在鬱安。

那裏有包括周邊城市各個大學選拔出的參培學生共109名,雖然人數上並不是所有基地裏最多的,但擁有的設備卻是最新最全的,留在這裏的技術人員和指導老師也是最專業的。

這109位學生中除了周邊選拔出來的,還包括各地選拔中最出類拔萃的前幾名。

事實上,要想在一眾優秀的學生中脫穎而出,各方麵能力均衡發展往往是不行的,他總得有幾項能力的數據值非常之高,但同時從上帝造人的公平角度來說,他又非得有某一個或幾個數據是並不令人滿意的。

比如我們學員名單的榜首莫天澤,全國各地挑出來的將近兩千名尖子生裏的頭一號。

在青岩計劃開始的將近一年時間裏,他在各個由專業技術人員製定的故事場景(計劃內通常被大家戲稱為“幻境”)裏的表現,通過代碼反饋給工作人員,又同時由他們進行技術操作轉換為視頻資料,在各個城市十幾個基地的中心大屏幕上像放電影一樣地播放給其他成員觀看學習。

由於他的邏輯思維、心理承受、反應以及行動能力的數值都近乎係統的滿分標準,被大家滿懷嫉妒地認為是“誤入人間的神祇”。

但是其他基地的學員因為沒有和他相處的機會,所以並不會知道隻有總部基地中心的學員才會知道的,他們的“神”並不具備同普通人類相處的能力。

說白了大概就是情商太低又不願意學習,疲於應付各種人際活動。因而大多數時候他都隻能一個人坐著。

以莫天澤的智商數據來看,他應該可以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至少在中心的一眾全國頂尖的科研人員中,尚且找不出幾個可以與他比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