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光嗣(1 / 2)

1933年,芙城,一座古香古色的大宅院裏,傳出來一陣郎朗的讀書聲,背的居然是“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製、官道、主用也。”

誰也不知道為何一陣稚嫩的童聲裏會傳出來在當時看來如此晦澀難懂的句子。而這人也就是我們的主角,陳光嗣。

陳光嗣出生在陳家,是陳家的嫡出。不過上麵有一個大哥陳光宗。陳家在當時的芙城,也算是大戶人家,田地不少,也有很多做工的佃戶,甚至在城裏還有自己的鋪子,勉強也能算得上的一個地主家庭。而陳光嗣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長大的。

家境富裕的原因,陳光嗣和他的兄弟姐妹們並沒有像其他小孩一樣,需要走很長的路到私塾上學,而是老太爺請了一個教書先生,在家裏給他們一群小孩上課。今天教書先生剛好講到《孫子兵法》,他告訴孩子們,現在時局動亂,到處都是軍閥、山匪,學一學兵法也是好事,可能未來會對自己有用。

陳光嗣聽進去了。因為他的父母,就是外出送貨時,被流竄的山匪搶了。等找到時,已經不成人樣了。年幼的陳光嗣當場跑到一邊吐了起來,同行的陳老爺子,也是默默地靠在一旁的大樹旁,淚水沾滿了臉。

還好陳家家大業大,陳光嗣並沒有淪落到流落街頭的境遇。就這樣,陳光嗣的教育就落在了陳老爺子的身上。

陳老爺子很喜歡陳光嗣。他長相清秀,在當時來看已經算的上是一個帥哥了。加上從小吃得好,不像其他小孩一樣營養跟不上,所以陳光嗣的身高足有一米八二。在老太爺眼裏,這個孫子,勤奮好學,彬彬有禮,嘴也甜,最能哄自己開心,所以老爺子對他喜歡的不得了。

而陳光嗣的大哥陳光宗,比他大了三歲,雖說也足夠優秀,可是各方麵都不如他。不過好在自己的長房大孫的身份,陳光嗣這一係也由他來持家。所以陳光宗並沒有太多時間來跟著教書先生學習,而是擔起了整個嫡係的事情。

陳光嗣正搖頭晃腦得背著書,一名少女踩著小碎步走了過來。陳光嗣看到了,起身叫了句“嫂嫂”。少女正是陳光宗的妻子,柳清如。她展顏一笑,將手裏的餐盒放在了陳光嗣的麵前,輕輕說道:“你哥說你早上沒怎麼吃東西,擔心你餓了,讓我給你帶點糕點過來。”

陳光嗣抬手打開了餐盒,拿起上麵的一塊桂花糕一口咬了下去,甜糯的口感讓陳光嗣眼睛都眯了起來,含糊著說道“謝謝嫂嫂。”

少女見陳光嗣吃得開心,也是笑了笑,轉頭對教書先生行了一個禮,就離開了。

教書先生也是無奈。在這種大家族裏教書,這種情況他沒辦法幹預。不過好在陳老爺子隻關心陳光嗣是否學到了東西,而陳光嗣也是真的勤奮好學,所以這種小事教書先生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