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聽完說書人的故事。
按照慣例,得娛交幾文錢,算作費用。
囊中羞澀的人早就走了,沒走的,自然而然也不會因為這幾文錢差了興趣。
齊風掏了幾文錢丟到了那說書人的文扇上。
後者也是開心,收入了懷裏。
齊巧佳跟馬婦人出了人群。
二人還在討論那說書人口中光怪陸離的世界。
齊風不敢想象,若是她們能夠看到後世,又會發出怎樣的感慨。
是驚訝還是是害怕?
他頓頓首,眼睛看向前方不遠,兩人已經到了另一處雜耍地兒。
古代的雜耍有些算作真功夫。
比如吞劍。真是將一柄劍吞下去。
一個漢子畫著臉譜,嘴裏塞著幾根野豬獠牙。伴隨著臉部肌肉的快速運動,兩顆嘴中的獠牙活靈活現,上下飛舞。
隨著嘴裏一道火焰噴出,眾人連忙遮蔽眼睛。回過頭來,那漢子臉譜已然換成了另一種顏色,嘴裏的獠牙從最開始的兩根也變成了六根。
六根獠牙壓著嘴唇,暴露在唇外,看起來就像是地府中的凶惡夜叉,再配上對方那臉譜神態,就更加神似了,把周圍看戲的人都嚇得不輕。
隨後那漢子快速活動起來,六根獠牙在他的控製下左右擺動,引人上前仔細瞧看,那牙上翻下凸,看得那人兒神態驚然,周圍看者拍手叫絕。
齊風看到這番場景也被深深震撼。
尤其是最後一技。
兩根野豬骨從表演者鼻子塞入,最後從眼瞼下方凸了出來。
這下周圍人無不歎為觀止,大為吃驚。
齊風倒是曉得這種技藝。
叫做耍牙。
不過根據記載耍牙最早能追溯到明朝嘉靖時期,但發展成形得是在清末了。
不知現在這個時代為何存在,或許在這個時候,耍牙也不叫耍牙,有另外的名字,而且隻是當做大眾消遣戲班求生是手段,並未有更多文字記錄流傳下去。到後來,才被發揚光大。
看完“耍牙”齊風繼續往前。
一個小攤位圍著不少人兒。
不少人議論紛紛,時不時皺眉思索。
齊巧佳看見也跟馬婦人好奇上前查看。
那邊放這個桌子。旁邊坐了個漢子。
漢子麵前桌子上放著個九連環。
一旁的小木板上寫著。
“九連環,若有一步解開者,家主言,贈銀百兩。”
“天啊。一百兩。”齊巧佳看見上麵的文字都有些驚呼。一百兩,可以讓一家四口,自由生活一輩子了。
“你這妮子。想啥呢。這分明就是一道死題。”馬婦人掩住嘴巴,笑了笑。
一旁一個漢子躍躍欲試:“我來試一試。”
說罷,他上前拿起九連環,開始擺弄
弄了會兒,額頭大汗淋漓,就一把丟在了地上,“騙人的東西。根本沒辦法一步解開。”話罷,氣呼呼就走了。
那坐著的漢子也不看對方,就坐在那,好像一尊木偶,也不管周圍人說他,很安靜。
一個書生模樣的清秀年輕人搖著扇子說。
“這九連環啊,最早出現在漢朝,西漢才女卓文君就曾提到過九連環,這環一套扣一套,解開需二百五十六步,就算是諸位想破了腦子,也不可能一步解開的,這一百兩,也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