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每當開學,有的人家就會愁著學費,本就不富裕,就連先生,也是穿著補丁衣裳的,哪裏來的錢買紙張,總是東拚西湊的,湊來兩毛錢,買支鉛筆,買一大張紙,裁成小份縫在一起就是本子,東西備齊了,上學的路就是字麵上的坎坷了。
山路彎彎繞繞,坑坑窪窪,並不平整,近的幾裏路,遠的則是十幾裏,全靠不卡,教室不過是幾間窯洞,一、二年級並無桌椅,隻是用木墩做凳子,支起一塊木板做桌子,黑板也隻是幾塊木材,拚在一起刷黑了的,教學也並不分級,而是幾個年級坐在一起,一年級先自習的二年級上課,二年級上課的一年級自習,高年級的同學還要幫著低年級的同學學習功課,就這樣,史記對教學也是有一定影響的。一個老師也不會隻教一門課程,有時候是多科兼授,那時的主課隻有兩門隻有語文、數學,上課時間也並不固定,吃完飯了,從家出發到學校人齊了便上課,放學時間也並不固定,授完了就放學,有時老師忙著鋤地,提前結束學習也是可能的,農忙了,便放假,一切都是不固定的,同學們也相對自由,上課時有的就偷偷跑出去玩耍,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五年級。
上了中學,便要到幾十裏的鎮上去,有的全是不扛,有的晦氣。銀兩破舊的二八大杠,中學的設施相對完善,有了像樣的桌椅板凳,黑板和老師,同學們也漸漸多了,也就有了一個年級,一個教室的分配方式,在這裏,我的青春萌動,我遇見了影響我一生的人,李娜,那是我們初一的班主任,常穿著洗的發白的牛仔褲,同時就穿一件灰色的高領毛衣,粉色的時興外套,一,雙方口綁帶的小布鞋,襪子口鬆鬆垮垮,堆在腳麵上,紮著兩個麻花辮,他的年齡也不算大,也就十八九歲罷了,他經常抓著逃課的學生,就是一頓痛批,就像我這樣的。
我的英語呀,總是學不好,英語老師每到上課都會說:“你們幾個給我出去,不要影響其他人!”“在外麵站好了”楊老師,嚴肅的說。我們幹脆不站著,跑到外麵的山頭上坐著抽煙看風景,因此沒少引的楊老師生氣,班主任老是頭疼。現在想來,真不應如此現在連簡單的英語句子也說不出來了英語總是一塌糊塗,但是數學可就未必了我的數學呀,現在想起來依然是驕傲我的數學本就不差再加上我對秦喜愛我經常會拿滿分再難的題也是要多鑽研幾遍就會的數學老師也是誇我的“真不愧是你好小子你要是不偏科呀,真的也就是個神了!你說說,偏偏就偏著英語,你是一句都不會啊”英語老師在我麵前喃喃道。你也是嘿嘿的笑著,並不回應,現在輔導起來女兒的數學我總是得心應手,還不忘嘲諷她:“這麼簡單,輕輕鬆鬆呀!”因此,女兒沒少和我發小脾氣,可到了英語上,就是女兒的強項了,他經常挖苦我一個除了一語文就不會的啞巴,真的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