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後疫情時代的身心治療(心理篇)專題 編者序(1 / 1)

眾生之苦,肇於五陰。色陰熾盛,父母生身,精血所成,故有四大不調之苦;受陰熾盛,逢緣對境,領納分別,故有苦樂憂喜舍之苦;想陰熾盛,隨念所使,種種取像,故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之苦;行陰熾盛,造因得果,刹那遷流,故有衰老之苦;識陰熾盛,了別所緣,熏成識種,故有生死輪回之苦。如此五賊交攻,腹背受敵,百計營謀而不得脫,可不哀哉!

欲破五賊,先須識其本然。陰者,覆也,是遮蓋意。所遮蓋者,乃吾人本具之如來藏妙真如性,不生不滅,無縛無解,覓之了不可得,而能緣起一切萬法。雖雲遮蓋,倘以般若之智觀照,五陰亦生滅法,水月空華,非無非有。凡夫眾生堅執世間一切幻相為實有,念念攀緣,處處計較,何異作繭自縛?但使煩惑盡消,真如出纏,獲證海印三昧,則隨拈一法,皆為自心全體大用,是為自在圓滿、歸無所得之樂。

然理可頓悟,事須漸修。萬法皆空,因果相續,故當懺悔宿業,滌除心垢,以諸善法而自莊嚴。譬若田有嘉禾,不生雜草;光明才現,幽暗頓除。又阿彌陀佛是法界身,人一切眾生心想中,信願稱名,感應道交,則能念念平息識海狂波,契證光壽性體。舉凡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癡呆症等心因性疾病,尤宜老實念佛,或輔以誦經、抄經、持咒、拜佛、觀想之法,必能藥到病除,懼得安樂。臨命終時,複能乘佛願力,徑登蓮邦,永脫生死輪回之苦。值此後疫情時代,舍此妙門而另尋安頓身心之法,其可得乎?

是故,本期特推出“後疫情時代的身心治療(心理篇)”專題,以諸位作者既往之所曆所思,為亟求出離身心牢獄者勸。伏冀大眾以般若空慧為先導,以淨土彼岸為依歸,萬緣放下,一心稱名。念至心華燦法,彌陀出世,即獲諸佛無上妙樂。逢斯盛事,慶喜何極!

——摘自《淨土》

幾年的疫情,讓中國人民經曆了幾年的艱辛生活,現在疫情退去,生活回歸到以往的規律,後疫情時代,我們應該怎樣更好的生活,走出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身心影響,後疫情時代的身心治療(心理篇)專題,順應時代的需要而編寫,接下來的章節,將於大家分享,後疫情時代的身心治療(心理篇),疫情過後,如何走出心靈困境,一個個筆者的動人故事,走進心靈的深處,探尋靈魂的歸宿,身心靈的修行,除幻妄欲,享真常樂。

現在的生活節奏加快了,人們的精神壓力也越來越大,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癡呆症等心因性疾病,正逐年遞增,困擾著我們的生活,麵對這些心理的困擾和壓力,身心靈的修行,是讓我們走出內心陰霾的一劑良藥,讓我們走進心靈,感受修行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慶喜,感受佛法的無上妙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