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佛門真經(1 / 3)

唐僧師徒在八大金剛的護送下,安全地回到了東土大唐。

貞觀十三年(西遊元年)九月望日的前三天,也就是農曆的九月十二日,唐僧離開長安,踏上西行之路,曆時十四年,到了靈山。

在靈山腳下的玉真觀住了一天,次日清晨用過早點,便上山來到大雷音寺。用過午飯,進入藏經閣取了無字經文,接著匆匆離開靈山。在路上發現經文是白本之後,再次上山,返回大雷音寺,到藏經閣取得有字經文,離開靈山。

唐僧師徒在靈山隻待了不到兩天的時間,便在八大金剛的護送下,騰雲駕霧,回到了闊別多年的長安。

貞觀十六年(西遊四年),唐太宗命令工部官員在長安西邊的一座關隘修建了一座望經樓,專門迎接唐僧從靈山取回的佛經。

唐太宗每年都會西出長安,駐蹕望經樓,期盼禦弟的歸來。

誰知,這一盼就是十一年。

貞觀二十七年(西遊十五年)的一天,唐太宗正好蒞臨望經樓,麵對西方,放眼遠望,忽然空中彩雲飄飄,香風陣陣,看來定有神佛降世。果不其然,片刻之後,一名和尚帶領三個怪人,連同一匹白馬從天而降,落在望經樓外。

侍衛們見狀,齊聲高呼:陛下,您看,聖僧回國了!

唐太宗急忙帶領文武百官、宮女侍衛、官軍兵士,迎上前去。

君臣相遇,故人重逢,感慨萬千,熱淚盈眶。

在皇帝隨從護送下,唐僧師徒來到了長安。

進入皇宮之後,行過君臣之禮。

唐僧向唐太宗簡單彙報了一下工作情況,說自己長途跋涉,越過千山萬水,乘危遠邁,策杖孤征,曆經無數劫難,九死一生,終於到達靈山,經過重重考驗,最後取得佛門真經三十五部,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

唐太宗龍顏大悅,心想:禦弟果然不負使命。突然發現唐僧身邊還有三位相貌奇特的怪人,便問:禦弟,這三位是誰?

唐僧微微一笑,說:他們三位是貧僧的徒弟,他叫孫悟空,他叫豬八戒,他叫沙和尚。還有這匹白馬,也已經不是當年出關時的那匹白馬了,而是一匹龍馬。

隨後他向唐太宗講述了三位徒弟以及白龍馬的神奇傳說。

唐僧娓娓道來,君臣如聽天方夜譚一般。翰林院的史官們趕忙記下唐僧師徒這些離奇的故事,準備回去整理潤色一下,編寫名人傳記和稗官野史。

故事講完,唐僧交還通關文牒。

唐太宗傳旨光祿寺設宴款待唐僧師徒,慶祝他們凱旋而歸。

唐僧師徒興盡之後,回到洪福寺歇息。

次日,唐太宗召集文武百官,發布三道詔令。

一是命中書官根據自己的口授撰寫《聖教序》,以表彰唐僧對中原佛教作出的蓋世功勳。

二是在長安城的雁塔寺中修建經壇,讓唐僧大師去講經說法。

三是吩咐翰林院及中書省官員譽寫唐僧取回的佛經,並在長安城東修建一座皇家寺院,取名謄黃寺,作為謄寫佛經的專用場地。

某日,唐僧正在洪福寺開壇講經,忽然八大金剛降臨,將唐僧師徒帶回靈山複命。

此刻,如來佛祖正在大雄寶殿之中召集所有弟子講經說法。

佛祖授完功課,八大金剛引著唐僧師徒進入寶殿,前來交旨。

如來朗聲說:唐玄奘上前聽封。

唐僧上前幾步,跪地聽旨:弟子在。

如來說:唐玄奘,你的前世本是我的二徒弟金蟬子,隻因聽經之時,三心二意,褻瀆佛法,故而將你貶出靈山,脫胎東去。現在你秉持佛法,萬裏取經,功德圓滿,修成佛身,特封你為旃檀功德佛。

唐僧謝恩:謝佛祖賜封!

如來說:孫悟空!

悟空上前,跪地聽旨:弟子在!

如來說:五百年前,你大鬧天宮,擾亂三界,被我壓在五行山下受刑。五百年後,你刑難結束,在觀音尊者指點下,皈依我教,力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伏妖降魔,功勞最大。現在你功德圓滿,修煉成佛,特封你為鬥戰勝佛。

悟空謝恩:謝佛祖!謝佛祖!

轉身對唐僧說:師父,此時我和一樣,都已成佛。你老人家也該發發慈悲,念個鬆箍咒什麼的,把我頭上的金箍卸下來吧!

唐僧莞爾一笑,說:你現在摸摸自己的頭頂試試看,那道金箍還在嗎?

悟空伸手一摸頭頂:咦,金箍果然消失了!

根據《大寶積經》、《決定毗尼經》等佛經記載,十方世界當中住有三十五尊大佛,合稱為“三十五佛”。在三十五佛裏麵,旃檀功德佛排名第十九位,鬥戰勝佛排名第三十一位。

如來說:豬悟能!

八戒跪地:弟子在!

如來說:你本是天蓬元帥,因在蟠桃會上酗酒鬧事,調戲月宮仙娥,玉帝將你貶下凡間,投胎為豬,後來在觀音尊者指點之下,皈依我門,力保唐僧西天取經,有擔挑和降魔之功。但是在取經路上,你色心未泯,貪吃偷懶。現在你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封為淨壇使者。

八戒有些不服氣,當眾嚷道:師父和大師兄都成佛了,為何隻讓我做個淨壇使者?

如來釋道:隻因你口壯身粗,食腸寬大。天下四大部洲,信仰我教之人甚多,以後世間但有做佛事的時候,就讓你去享用貢品。這可是個美差啊!

八戒欣喜:既然是美差,那就多謝佛祖賞賜了。

淨壇使者是管理各地貢品,享受八方香火的使者,主要工作就是將祭壇上麵的供品打掃幹淨。職位雖然不高,但是有油水撈,滿足豬八戒貪吃的欲望。當然,這些貢品他也不敢全部獨吞。有時為了搞好內部關係,還得給很多上級送一些去才行。

豬八戒沒有成佛的原因主要是他沒有唐僧和孫悟空的功勞大,帶有缺點,有時偷奸耍滑,好吃懶做,甚至搞分裂組織的行為。如來佛祖論功行賞,是有原則的。

如來說:沙悟淨!

沙僧跪地聽旨:弟子在!

如來說:你本是天庭的卷簾大將,因蟠桃會上打碎玻璃盞,被玉帝貶下流沙河,傷生造孽,後來在觀音尊者的指點之下,皈依我教,保護聖僧,有登山牽馬和伏妖降魔之功,現在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封為金身羅漢。

沙僧謝恩:謝佛祖賜封!

如來說:白龍馬,你本是西海龍王之子,因縱火一事違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被天庭懲罰。後來在觀音尊者的指點之下,皈依佛門,馱負聖僧西天取經,功不可沒。現在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封為八部天龍馬。

白龍馬謝恩,被揭諦引到靈山後崖,推入化龍池中。過了一會,白龍馬飛身而起,褪去毛皮,換了頭角,長上金鱗,變成神龍,飛上大雷音寺,盤繞在山門的華表柱上。

從最後靈山集團所有核心成員排名的情況來看,唐僧、孫悟空功勞最大,都得到了佛級的果位;淨壇使者和金身羅漢的功勞其次,得到了羅漢級的果位;白龍馬的功勞最後,雖然沒有得到任何果位,卻與天龍八部的八位尊者位列一個檔次,成了靈山的高級門衛。

以後就看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馬的表現了,隻要悟性高,工作勤奮,估計還有晉升的機會。當然,倘若不安分守己,胡作非為,依然有被逐出靈山的可能。

此時此刻,唐僧師徒全部修成正果,成為旃檀功德佛、鬥戰勝佛、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和八部天龍馬。

此時此刻,靈山集團向南贍部洲傳經的計劃已經全部實現,接下來的工作計劃主要分為三個方麵:

1、如何穩定佛教在西牛賀洲的勢力。

2、如何擴大南贍部洲的佛教勢力。

3、如何向東勝神洲或北俱蘆洲進軍。

這些計劃如何實施,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取經”的目的就是借鑒他人的技術和經驗,用於指導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唐僧師徒一共取了兩次經,第一次取的是無字經,第二次取的是有字經。

無字經何解?

有人認為,無字經屬於佛門真經,體現了佛教中“空”的思想。

佛教有言,萬法皆空,一切皆是虛幻。

佛祖傳無字真經給唐僧師徒,就是希望他們悟出“空”的道理,達到無形無相的化境。

也有人認為,無字經屬於偽經,是作者對佛門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