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
萬葉飄落,漫入秋季農民豐收的季節,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汗水味。
太陽當空,在蔚藍的天空中顯得格外明亮。
青陽鎮大石村,這裏群山環抱,高聳入雲的山峰,雲彩飄飄,大石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冬暖夏涼,這裏與外界幾乎隔絕,山清水秀,良田萬頃,大石村的村民幾乎都沒怎麼讀過書,生活在大山之中離這裏最近的小鎮—青陽鎮都有百裏路程,山路一到雨天就會變得哇哇坑坑,高低不平,所以大石村很少有人走出過大石村到外麵的世界中。
大石村的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十萬大山之中,不過在近些年來大石村中出現了個百年難遇的“書呆子”,他是村裏唯一一個算得上真正意義走出十萬大山的少年。
少年本名叫楚銘,長相清秀,俊美,楚銘披頭散發時和女子比起也是不遑多讓,出生於農耕世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楚銘要改變命運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雖說離鎮上較遠,但楚銘的父母為了楚銘的讀書之路,用家裏所有的積蓄購買了一匹馬,擔心楚銘步行太累,年幼時楚銘不會騎馬,楚銘的父親也擔心自己的孩子,所以每天起早貪黑的護送楚銘去讀書,看到父母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粗糙的手上都是繭子,楚銘作為他們唯一的兒子,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所以那時起他就比別人更努力,無論何時,都會捧著本書在看,在同齡人當中楚銘的成績是最好的,然而他不驕不躁,繼續刻苦的讀書,學成歸來楚銘也會教導村民們,楚銘的口碑無論在哪裏都是很好的,楚銘在大石村也有不少同齡朋友,時常會問他一個問題:“你那麼努力讀書,是為了什麼?”。楚銘每次都會給出一個禮貌的微笑,默不作聲,因為楚銘堅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七月初七,豐收的季節,村民們都盤居在農田附近,楚銘站在農田之中,勤勤懇懇的父母分擔壓力。
鎮上放假,楚銘作為村裏出了名的大孝子,一早就快馬加鞭的往家裏趕,看見那個有些破舊的茅草房中沒人,現在是正值豐收的季節,父母不在家,楚銘腦子一轉就意識到他們一定是在那幾畝農田中收割稻穀。
楚銘一個箭步,就來到那幾畝熟悉的小農田,秋黃色的稻穀,顆粒大小的大米還未取掉外殼,兩個曆曆在目的身影出現在楚銘眼前,楚銘臉上一喜,他無法壓製著內心的激動,大吼道:“爹!娘!孩兒回來了!”
聽到這個熟悉的聲音,麵前的中年夫妻,中年男子是楚銘的父親楚天,穿著樸素,瘦弱的身材,個子也不高,額頭上還有一道道法令紋,中年女子是楚銘的母親蘇玉,眼角處有顆淚痣簡易的穿著,看起來和藹可親。
二人急忙翻身,看到楚銘的那一刻,喜不自勝連手中的稻穗掉了都不知道。
“天哥,你看是銘兒回來了!”蘇玉含情默默的看向楚天。
楚天一把將蘇玉擁入懷裏:“是啊,我們的銘兒回來了。”
“銘兒走,我們回家去,爹給你做你最愛吃的紅燒肉”楚天喜極而泣。
聞言楚銘一愣:“不收稻穗了?”
“不收了,來日方長,有的是時間。”楚天大笑道。
蘇玉湊上前,上下打量著楚銘,都圍著他轉了一圈,雙手輕輕的撫摸楚銘俊美的臉龐:“銘兒,你一個人在鎮上讀書,過得怎麼樣?有沒有餓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