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聽娘說,娘也舍不得離開這裏,可是北方,娘有不得不去的理由,但現在娘不能說。”
幾個孩子有些懵懂。
“我去。”李思言首先出聲,在這裏已經沒有了他的親人,之前的“朋友”看他不再合作偷錢包後,也都沒有了往來。隻有幹娘,是他現在的羈絆所在。
李承言一聽,不肯示後趕緊表態:“娘去哪我就去哪!”
其他的孩子看見兩個哥哥都去,雖然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也嚷嚷地要去北方。
應知意看著這群可愛的孩子們,突然就流下了眼淚。原來被信任的感覺是這樣的。
兩個小妹妹看見娘哭了,連忙跑到應知意身邊,說:
“娘,是不是剛剛我們沒有快點說和你一起走你生氣了呀?”
“娘,你別哭,下次我們快點說!誰不快點說就不帶誰去。”
其他的孩子都圍了過來,擔心地望著應知意。
應知意拿袖子擦擦眼睛,說:“娘沒事,就是風迷了眼睛。”
和孩子們說了去北方後,他們就準備去采購了。
首先是棉花,禦寒的最佳選擇。成品的棉衣不僅貴還不怎麼厚實,應知意便在好幾家散戶那裏買了五十斤的棉花。有一家是兩口子一起賣的,應知意包圓了,他們便答應用車送回去。應知意讓李思言和兩個妹妹帶小老五一起回去,順便捎了十五斤老糖和幾匹布料。
應知意還準備買點幹貨路上吃,老二說話了:“娘,我們既然去北方了,為什麼不買些北方沒有的東西賣呢?”
應知意汗顏,沒想到這老二真是從商的料。商業不就是如此嗎?從物豐則價廉,低價進高價賣。這也提醒了她。雖然手上有賣方子和分紅的錢,但養六個孩子這幾個錢扔下去就隻能停個響。
北方冬天缺的是蔬菜,可他們運過去也稱菜幹了。老二見娘很有興趣的樣子,就繼續說道:“運吃的隻能是果脯蜜餞幹貨這些,運穿的卻不如獸皮保暖,論玩樂則有皮影陀螺。”
應知意若有思,確實去北方賣獸皮更劃算。家裏的那張虎皮還是留著,這邊是山區,虎狼雖不多見,可驢皮不少。
說幹就幹,應知意帶著兩個小豆丁直奔當地專門到當地鞣製皮革的地方買皮革。這個地方她曾經來過,就是處理那張虎皮的時候。
等到鞣製皮革那裏的時候,張皮匠正好收了兩張狼皮。
考慮到在北方要長住,應知意幾乎把張皮匠家存的皮子全賣完了。鞋子每人都需要一雙,再加帽子和外套。一共用了五張皮。應知意另外把那兩張狼皮買下,準備去北方賣。鞋子可以用碎皮拚接,最後張皮匠隻收了個成本錢。他明白寡婦的不易。應知意也沒有推辭,隻是在張皮匠說的價格上再多給了十兩。
幹果蜜餞這些應知意隻買了路上吃的,沿途肯定有人家買的。還沒把東西買齊,天色已經慢慢變暗了。
在暗黃的燈光下,應知意將白天買的棉花一點一點的縫進布裏,等到十五天之後他們就要出發了,幸好今日就買到了這些棉花,不然到了路上就有的冷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