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鋼琴曲:致莫如悔(3 / 3)

“這些年,雖然你不再彈琴,我跟你媽還是定時給你保養這台鋼琴的。怎麼?想彈一曲?”冷華堂推門走了進來。

怎麼說呢?15歲之前的冷晴,鋼琴彈得非常的好,可15歲之後,她粉上了吳青陽,冷華堂夫妻倆就再也沒有聽到冷晴彈琴了!

“好!那就彈一曲吧!”

冷晴回眸輕笑,坐了下去。

輕緩的前奏,悠揚的琴聲響起,這是一首冷華堂從未聽過的曲子。

近三分鍾時間,冷華堂也好,後來進來的莫如悔也好,都沉浸到了這美妙的曲子中。

“這什麼曲子?沒聽過啊!”

過了差不多一分鍾,冷華堂才反應過來。

“回家!算是我寫的吧!今天回家,正好應景!”冷晴回首一笑。

話音一落,冷華堂立時雙目圓瞪。

回家!

原創鋼琴曲!

他還來不及細問,又是一曲更加輕快的聲音傳了開來。

又過去了三分多鍾,聲落!

“這首,又叫什麼?”

這次,不是冷華堂開口,而是莫如悔開口問。

“還沒取名,既然是媽媽問的,那不如就叫《致莫如悔》?嘿嘿!”

冷晴嘿嘿笑道。

“你這孩子!”

莫如悔上前摸摸她的腦袋,眼裏手裏滿是寵溺。

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首鋼琴曲,那可是全世界所有人都想要的。

而且,這曲子還是自己的女兒原創的,還是非常好的曲子,有成為經典的潛質!

“好名字!”冷華堂伸手拍了拍這母女倆,說到。

“把曲譜寫出來,你老爸我要親手彈彈!”

“曲譜有的,在我的包包裏,我去拿!”

冷晴說完,就走過去,伸手進了自己的包包。

升級後的係統有打印功能,她伸手進包包,就是讓係統給她把琴譜打印出來。

隻不過,沒有名字!

回家這首倒是有名字。

而且係統還非常貼心,模仿她寫字的筆風,看起來就是手寫出來的《回家》。

將《回家》遞給冷華堂,冷晴拿出筆,在第二首琴譜的名字那條橫線上,寫下了《致莫如悔》四個字,又寫下自己的名字——王妃。

致莫如悔,就是前世那首經典曲目,致愛麗絲!

不過,這個世界可能有一個叫愛麗絲的,或者叫特雷澤,或者叫瑪爾法蒂的,可沒有那個天才鋼琴大師貝多芬!

所以,就叫致莫如悔!

說起《致愛麗絲》這首鋼琴曲由來,那是年近40歲時的貝多芬教了一個名為特雷澤·瑪爾法蒂的女學生。

並且貝多芬對她產生了好感,在一次心情非常愉快舒暢的情況下寫了一首《a小調巴加泰勒》的曲子贈給了特雷澤,並在該曲譜上題寫了【獻給特雷澤,1810年4月27日,為了紀念】的字樣。

而在之後,這份曲譜就一直留在了特雷澤那裏,貝多芬本人並沒有留有底稿。直到後來,一位為貝多芬寫傳記的音樂家諾爾,才在特雷澤的遺物中發現了這首曲子的手稿。

本來按照一般人的習慣,這首鋼琴曲的名字於情於理都應該命名為《致特雷澤》的。

事實上,最初的時候諾爾也是這麼命名的。

但在當時出版樂譜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會將原名《致特雷澤》給錯寫成《致愛麗絲》。至此,這首鋼琴作品就開始以《致艾愛麗絲》的名字在世界上廣為流傳,而《致特雷澤》卻很快就被世人所遺忘。

由此可見,這首鋼琴曲的創作過程,還是頗具戲劇性的。

但對冷晴來說,這首曲子原名不管是叫《致特雷澤》也好,還是叫《致愛麗絲》也罷,現在它的名字就叫《致莫如悔》。

反正曲子原本就是貝多芬送給一個女人的,那自己把它送給自己這具身體的母親,以她的名字命名又有何問題。

冷華堂並沒有直接上手彈,而是直勾勾的盯著冷晴,把她看得渾身發毛。

“你居然還會創作鋼琴曲?”半晌之後,冷華堂說到。

“都說了,青出於藍勝於藍嘛!誰讓我有一個全球曲神的父親呢?再說了,你不也創作過鋼琴曲?嗯,雖然那首曲子好像不咋地!”冷晴發現冷華堂的眼神裏有火光閃過,又轉了語氣,一句話再次出口,讓冷華堂如同變臉一般。

是的,冷華堂也曾創作過一首鋼琴曲,不過並未流傳,那可是冷華堂至今為數不多的汙點!

當然,也沒有人會抓著那首曲子不放,畢竟,他也不是專業的鋼琴作曲人!

被自家女兒這麼一說,他臉上自然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