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草業概況(1 / 2)

第一節草業的特點

一、涉及麵廣

從草業的基本定義出發,草業不僅包含傳統草原畜牧業的植物性生產和動物性生產兩個主要生產層,與之相區別,它還包括產前植被的多功能利用和產後草產品的加工和商品化兩個生產層,這四個層次構成了草業的基礎結構的整體。在紛繁的社會產業中,草業是一個涉及麵廣的產業。草業以草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為起點,從日光能、土壤開始,自草原植物、動物,最終到社會產品,它既包括植物生產層,其中包括從播種到收獲的種植業,從家畜飼養到繁殖的畜牧業,從育林到林產加工的林業;它還包括動物生產層,其中包括家畜飼養、狩獵動物、保護珍稀動物品種、觀賞動物等。為此,草業是一種利用生物自我繁殖的特性進行生產以取得產品的多種相關行業。草業不僅包含以草養畜(含野生動物)這個主體,還包括產前和產後以草原為基本生產資料的草產品的多途利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防風固沙、淨化汙染、美化環境、發展戶外運動、發展造紙、中草藥資源、草編等。這樣就使草業構成了一個開放的產業係統,可以依人類社會的需求與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新近興起以草立業的草產品加工、草坪綠化、戶外旅遊、環境保持等就是有力的說明。由此而論,草業以草為基本生產原料,在產業的運作過程中,它既包含草原本質、自然生產的內核,更包含人類對草原自然再生產的培育、加工和利用,並歸並到獲得穩定、合理的生產效益之上。為了獲得應有的效益,當然應遵循市場經濟、經營規律,用經濟規律去調控、去規範草業生產。

二、功能多

草是一種基礎的生產原料,而生產草的草地則被作為一種豐富的生產資源而被廣泛地存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有人提出的“集草為王”的觀點,就是對草的多種功能——“牧草、飼草、藥草、農草(綠肥、草田輪作)、林草、漁草、水草、海草、花草、煙草、色草、香草、紙草、柴草,以及草坪、草被、固沙草、固土草、護壩草等”的綜合描述。作為草業主體的優良牧草具有產量高、品質優良、耐寒抗旱、生物固氮、多年生、更新快等生物特性;有能用作飼料、肥料、燃料、工業原料及改土、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多功能特點;優良的牧草一般產草量可比天然牧草高出5倍以上,牧草粗蛋白含量提高3倍左右。有草被覆蓋的黃土高原在中雨條件下泥土衝刷率比一般區域減少80%以上,石質陡坡山地在大雨下泥土衝刷率則可減少70%以上。草本植物在土壤表層0~10cm的土層內,致密分布的根係形成的草皮層,是水土保持的優良結構。

三、持續性

草是發展牧、農、漁、果、藥、園藝及草產品加工產業的基本原料。草業自身的生產效益是毋庸置疑的。開展種草養畜、草田輪作、林草結合、種草養魚、建植草坪和發展草產品采收、加工業是綜合開發草原資源,發展經濟,達到草原生態係統和物質能量良性循環的最佳途徑之一。山區種植優良牧草,通過草食畜禽的轉化,可產出肉、奶、皮、毛、絨等豐富的畜產品,為市場提供高檔的食品和日用品,也為山區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理想的生產模式。農田實施草田輪作,豆科牧草的改土肥土作用,可使農田在不施肥或少施肥的條件下,取得糧食產量大幅度穩定增長。林間種草,林下放牧,既可通過改土增肥促進林木生長,又可從養畜中得到收益,將林牧生產有機結合。種草養蜂、養魚,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產量和質量。發展草粉、草藥、草編、造紙等產品加工,可直接獲得高出種植業數倍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