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
所有人都噤若寒蟬,隻有扶蘇站了出來。
以“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來勸諫始皇帝。
意思就是焚書坑儒會引起百姓的不安。
麵對扶蘇的忤逆之心,秦始皇一紙詔令將扶蘇發配邊疆,讓他和蒙恬一起修築長城,抵禦外敵。
雖然是發配邊疆,但始皇帝也希望以此來鍛煉扶蘇的心性,樹立他在軍中的威望,為今後登基奠定基礎。
扶蘇果然沒有讓始皇帝失望。來到邊境後,他身先士卒,驍勇善戰,深受當地人們的愛戴。
司馬遷也為此評價說:秦皇長子,剛毅勇武,仁義又有智慧。
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扶蘇本可以成為一代明君的,可惜事與願違。
大秦之光的公子扶蘇也因為始皇帝的駕崩,而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
公元前210年
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在了風陵渡口。
他自知大限將至,親自寫下詔書。催促扶蘇帶大軍返回主持大局。
他知道扶蘇在朝野頗有威望,在民間也素有賢名。他定能帶秦朝前往一個新的高峰。
但信還沒來得及送出去,秦始皇就與沙丘駕崩。
隨行的趙高、李斯合謀隱瞞始皇帝的死訊,並篡改遺詔內容,下令刺死扶蘇。
收到詔書後,蒙恬曾勸扶蘇應該回鹹陽核實詔書的真偽。畢竟此時他們身負戍邊重任。
但扶蘇隻留下一句“父賜子死,尚安複請”之後便自刎而亡。
一年之後,“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吳廣打著扶蘇的名號揭竿起義,最終秦二世而亡。】
秦朝
嬴政簡直不敢相信,扶蘇死的如此草率。
匆匆趕到的扶蘇也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自刎。
感受到上麵那恨鐵不成鋼的眼神,扶蘇尷尬的腳趾抓地。
他也很迷茫啊,沒經曆過他怎麼知道當時的自己是怎麼想的。
不久,李斯和胡亥就被帶到了嬴政的麵前。
兩人在來的路上時刻關注著天幕,視頻放完後兩人心中的想法出奇的一致。
“完了!這輩子就這樣了。”
但是李斯還想再掙紮一下,“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啊,怎麼可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啊。”
胡亥渾身都在顫抖,大腦一片空白,已經開始胡言亂語了。
“陛下明鑒啊陛下,這天幕在胡說八道。
按照天幕上所說,都過去幾千年了,他們怎麼可能知道的那麼清楚。”
嬴政不想再聽他們狡辯,天幕上的視頻是不是真的的確有待查證。
但彈幕上西漢的人說的話,總不能是假的了吧。
從之前的視頻中就知道,大秦過後便是漢,西漢的人乃至往後的朝代此時都在討論這件事。
不想再多說,嬴政直接下令將三人棄市。
“且慢,”嬴政看到有彈幕說李斯後來被趙高處以黥刑、劓刑、刖刑和腰斬。
結合各朝彈幕可以看出李斯是聰明反被聰明誤,被那趙高利用了去。
考慮到李斯尚且還有些用處,再者說他現在真的很缺能人,“李斯跟隨朕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暫且留下你,待到合適的時候便去築長城吧。”
李斯沒想到自己還能撿回一條命,連忙磕頭謝恩。
心中暗自決定以後一定要更加盡心盡力的輔佐陛下。
【@小吳剪輯(5人共創):
山河雖無恙,吾輩當自強。
—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
\/\/南京條約(1842年8月29日)\/\/
“當今世界列強,有哪個國家不是因為革命才得以強盛的?”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火燒圓明園(1860年10月18日至1860年10月21日)\/\/
“華國豈能不思革命?
華國積弱,在今天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北京條約(1860年10月24日~11月14日)\/\/
“堂堂華夏,不恥於列邦而輕於異族。”
—巴黎和會—
\/\/華國代表團拒絕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