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典籍裏的華國(1 / 2)

【當先輩們看到這個盛世的科技力量時……

“先生可願隨我,到後世去看一看?”

“請撒君帶路。”

主持人帶酈道元來到三峽水電站。

酈道元:“此景波瀾壯闊,這是何處?”

主持人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一句詩。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不可置信,“這是三峽?”

主持人點點頭,耐心解釋道:

“在我生活的這個時代,國家在這裏修建了三峽工程。

千裏峽江變坦途,正所謂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酈道元熱淚盈眶,不斷感歎:“好詩,好詩。

詩有大格局,工程有大手筆。”

但是作為地理學家,比起詩句和工程量,他更關注的是儲水量。

“這三峽工程的儲水量有多大?”

“這裏的儲水量已經達到了三百九十三億立方米,接近黃河一年的水量。”

酈道元為之震驚,“黃河一年的水量任人調配,就是大禹、李冰都不敢想象啊。

這會造福多少百姓啊!”

——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

麵對屈原的疑惑,主持人解釋道:

“‘神舟’兩個字的寓意,是神奇的天河之舟,當然也是華夏神州的諧音,華國的載人飛船以此命名。

在這個時代,華國人的腳步可以走出地球,進入廣袤的太空了。”

浩瀚無垠的外太空讓屈原直呼:“了不起!了不起呀!”

——

宋應星指著天上正在前行的飛機問道:“這是?”

“這是華國人今天自己造的大飛機。

你要坐上它呀,同樣的路一個多時辰就夠了。”

“這是騰雲駕霧哇。”

主持人驕傲的說,這還算不上騰雲駕霧。然後指著正在剛剛點火,慢慢升騰的火箭。

“這才是騰雲駕霧。

這是華國人造的大火箭,長征號。

我們能夠把月球車一直帶到月亮上。”

宋應星不解,“月亮?就是嫦娥住的地方?”

主持人:“說出來您可能不信,沒有嫦娥。但是我們帶回了那兒的土壤。”

“古有屈原《天問》,後有登月問天。壯哉,妙哉。”

——

“詩經村?”

主持人:“對啊,這是兩千多年後的瀛洲。”

“那豐收節呢?”

“國家把秋分這個日子定為農民豐收節。為的是重視農業,尊重農民。

要知道,咱老祖宗的《詩經》裏就是重視農業。

今天,咱們是雙喜臨門。這第一喜,是慶祝咱們村全麵豐收。第二喜,是咱們村的駐村幹部和他的未婚妻剛剛領了結婚證,咱們慶祝一下。”

一群人開開心心慶祝,毛萇也跟著拍手祝賀。

村民:“新郎新娘不得講兩句啊?”

小兩口不好意思,被幾個村民硬拉起來要講兩句。

毛萇也伸著脖子期待他們的表現。

另一位村民看出兩人的窘迫,立馬出口解圍。

“在咱們詩經村,說話得念詩。你們誰追的誰啊?”

駐村幹部脫口而出:“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