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消防員的介入,C204房間的火災很快解決,樓道裏的煙也很快被清除出去。
為了加強同學們的消防安全意識,學校聯合消防局做了一次消防演練和消防知識科普。
之後就沒陸歆她們什麼事兒了。
每逢周末,陸歆幾人就窩在宿舍裏無所事事。
【@神奇造物世界:青神竹編,以百萬竹絲作畫。
將竹子修成頭發一樣的粗細,便能創造出上億的財富。震撼無比的青神竹編到底有何魅力?
韌性十足的慈竹要完成價格升天,首先要將竹子表麵的竹青刮去,直至與肌膚接觸光滑無痕。
接著在進行破竹和分塊,等分再等分,不斷分割。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允樺,甚至能將一厘米厚的篾條分成40層。
薄如蟬翼的篾條在陽光下展現極致的晶瑩剔透。
將分好的篾條放入雙氧水中煮透,這樣做出來的成品才能白透防黴防蟲。】
南宋:雙氧水是什麼水?竟能讓篾條防黴防蟲?
唐朝:40層,老夫自愧不如,不過老姚應該能行
【接下來就是染色了。
在礦物質溶液中浸泡數天時間後,放置在陰涼處自然風幹,保證篾條韌性十足不開裂。
為了將篾條轉變為竹絲,匠人們發明了一種叫做排針的工具。
隻需要將排針用力按壓在竹片上,隨著竹片的抽取,發絲般的竹絲便隨風飄揚。】
西漢:這是個好主意啊,方便省事,效率也能高許多
武周:那麼根據不同的密度,就可以做出不同寬度的竹絲了,好方便
【但是光滑的竹絲要如何編織,卻成了一項巨大的挑戰。
因為竹絲太過纖細,無論是用手、用刀、用針都難以掌控。
於是匠人們又發明了一種叫鉤針的編織工具,成功讓細細的竹絲在匠人手裏來去自如。
青神竹絲就在這種不斷創新中得以發揚。將實用品轉變為藝術品的價值質變。
麵對什麼地方挑,什麼地方埋這種問題,需要將想法與手法完成統一的高度融合。
在複雜的麵部編織過程中,甚至還需要進一步分篾。
細膩自然賦予了竹子不一樣的靈魂。
經過四天的編織,一幅蘇東坡賞竹圖終於完成。】
北宋詩人·蘇軾:啊?這是我?我長這樣?
北宋·蘇轍:重點是這個嗎?
滿清:啊?這是用竹絲編的?
明朝:哇後麵這個彩色的更厲害
【麵對複雜的白虎圖、苦樂清涼、華國百帝圖,有的甚至需要編織一年以上。
畫作經過封塗能做到百年不褪色。
集新奇絕精雅於一身的青神竹編,憑借著精湛的技藝,以及對藝術不懈的追求,在創新中將平凡的竹子編出全新的致富之路。】
秦朝
嬴政難得的抬起頭來看看天幕,他早就讓人將書案搬到殿前。
就當是辦公時的消遣,累了就抬頭看看天幕上的視頻。
竹絲編成的畫作確實讓人眼前一亮。
雖然他不太理解這樣費時又費力的藝術,但他尊重。
況且這樣精妙絕倫的畫作確實值得這些價格。
北宋
張擇端在視頻最後猛地聽到《清明上河圖》,一時沒反應過來。
用竹絲編一幅清明上河圖?
這得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完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