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據明朝《天工開物》古法竹紙製作。】
秦朝
嬴政最先反應過來,“竹紙?快,記下來。”
秦朝目前用的還是竹簡,不僅笨重還不好寫,後世用的那種“紙”就挺好。
西漢
劉徹嫌棄地看看書案上堆成小山的竹簡,“趕快記下來。”
明崇禎九年(《天工開物》初刊前一年)
宋應星看著筆下的書卷,再三確認天幕上說的是自己正在寫的這本書。
“真是我作的天工開物,我的書竟在後世廣為流傳。”
周遭同事相繼祝賀,宋應星覺得自己現在動力滿滿,寫字的速度都加快了。
【第一步
砍當年剛開枝,還未散葉嫩竹。
第二步
挖一個水氹,將竹子放進去用石頭壓住,保證竹料浸泡充分。
(泡塘發酵三月,軟化纖維,降低竹料中果膠等雜質)
第三步
撈出竹料清洗,剝取竹麻,去掉影響紙張的青皮,廢料可以留著燒柴。
第四步
漿竹麻-準備一缸清水,倒入石灰攪勻,放入竹麻,發酵一天。
第五步
撈出竹麻放進蒸鍋,灰蒸九天,九天後趁熱清洗掉石灰。
(石灰泡蒸可以去除竹料中影響紙張的木質素等雜質)
第六步
反複淘洗竹麻,裝進布袋放到小溪邊漂洗三天
(完全洗掉石灰)】
唐朝:原來製作一張紙,要這麼久哇
明·《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解釋的相當到位了
北宋:原來是你寫的,好厲害啊,了不起
【第七步
堿蒸-草木灰倒入水鍋中,竹閘上放竹麻再撒上草木灰,開蒸
第八步
淋堿-將竹麻放入木桶,淋入鍋中的堿水,浸泡後撈出竹麻搓洗。
(草木灰蒸泡能增加紙張的白度和純淨度,讓紙張親墨性更好)
第九步
舂細-用舂搗細竹麻。
(舂讓竹料纖維分散,便於抄紙時紙張成型)】
西漢:我感覺我已經能看到最後的成品是什麼樣了
秦朝:現在還隻是一些碎屑,怎麼將這些碎屑粘連在一起呢
【第十步
將楊桃藤砍成小段,浸泡一夜。過濾出膠狀物——紙藥。
第十一步
清水中倒入紙漿攪勻(打漿),加入紙藥。
(紙藥讓紙漿纖維在水中懸浮,與後麵揭紙時的紙張分開)
第十二步
抄紙-抄紙竹簾濾掉水,留下纖維,重組成紙張。】
“原來如此!”
秦漢眾人看得尤其認真,因為隻有他們沒有紙。
【第十三步
壓紙-將紙張放在重物下壓實。
(壓紙去掉部分水與紙藥,讓紙平整緊實)
第十四步
曬紙-將紙一張張分開,貼在平整的牆麵,自然風幹。】
西漢
劉徹很高興,大漢現在倒是有紙,可惜十分稀缺,就連他都很少用。
如今有天幕教學,相信紙張很快就會在民間普及。
陸歆邊吃飯邊看,不禁感歎“做一張紙這麼麻煩的嗎?”
旁邊何婭在追劇,看到劇裏的雪山突然想起自己做的攻略。
回頭見室友們都在,“對了咱明天下午多久走?”
陸歆疑惑,隨即想起明天周五,下午沒課要出發去淩雲城。
“咱吃完午飯就走吧,嗯……我來買車票,終點站是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