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漢語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現狀
長期以來,學界普遍認為漢語方言之間的差異主要在語音上,詞彙和語法上的差異不太大。因此,方言研究的重點放在語音上,詞彙和語法的研究顯得相對薄弱。近年來,隨著漢語方言調查和研究的深入,人們日益認識到方言詞彙的差異也很大。李如龍在《漢語方言學》中舉《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彙集》中若幹詞目為例,說明即使在官話方言區內,詞彙差異也很可觀,漢語方言特征不隻表現在語音上,也表現在詞彙上。觀念的變化,帶來了方言研究的變化,人們日益重視對方言詞彙的調查和研究。我們調查了《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79——1989這10年中關於方言詞彙的文章有82篇,1990——2000這10年就增加到171篇,而2001——2012則達到328篇,幾乎每10年都遞;
增了一倍。對方言詞彙研究的重視,直接造就了一批豐碩的研究成果,近年來出版的大批漢語方言詞書可謂其重要表現,如《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彙集》《漢語方言大詞典》《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以及其他一些各地方言詞典。
漢語方言詞彙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是詞彙比較研究,關於漢語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的論文、專著正在不斷湧現。《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1979~2012)中相關文章有63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999~2012)中涉及到漢語方言詞彙比較的論文有5篇,《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1999~2012)中相關論文有25篇。關於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的專著有李如龍主編的《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董紹克著的《漢語方言詞彙差異比較研究》、塗良軍著的《雲南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等。下麵我們分別從漢語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的內容、角度、價值以及不足等幾個方麵加以闡述。
漢語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的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通過方言與普通話詞彙比較揭示方言特點,展現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張洋《哈密漢語方言詞彙特點》從形、義兩個角度對哈密方言與普通話詞彙進行比較,認為二者主要區別有兩類:形同義別和義同形別。形同義別又分別從詞義的擴大、縮小、相反及轉移四個方麵加以闡述;義同形別又分別從方言沿用古詞語、方言借入詞及方言自創詞三個方麵進行分析。張萬有《內蒙古漢語方言詞彙特點初探》從詞義、構詞和詞源三個角度對內蒙古漢語方言與普通話詞彙進行比較,探討內蒙古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的異同,探求內蒙古方言詞彙內部的異同,總結其特點和規律。詞義方麵分別從同義異形、同形異義及特殊意義三個方麵進行分析;構詞方麵分別從詞序變化、語素異同、語綴異同、重疊詞及析音詞四個方麵進行分析;詞源方麵分別從古詞語的繼承、外來詞的吸收、方言詞的創造三個方麵進行分析。
第二,通過方言詞彙比較考察方言之間的相互影響及源流關係。陳小楓《略論粵方言對中山閩語詞語係統的影響》探討了粵方言詞向中山閩語詞彙係統滲透的途徑及方式,說明了由於語言勢力的對比,方言間的滲透是不平衡的,以強勢方言向弱勢方言滲透為主。練春招《從詞彙看客家方言與粵方言的關係》《從詞彙看客家方言與贛方言的關係》通過客粵、客贛方言詞彙的比較,對客粵、客贛方言分別從橫向的滲透關係與縱向的淵源關係兩個方麵作了考察。得出的結論是:雖然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客贛方言最為接近,但詞彙比較的結果卻顯示了與客家方言最接近的不是贛方言,而是粵方言。客贛方言在語音上的共同點最多,兩者早期曾經同流,但詞彙與語音的發展並不同步。語音形式要求一致以便易於通話,故而相對保守、穩定,而詞彙則不同,遷徙的客家話與留在原地的贛語為適應新的社會生活需要而各自產生了變異。
第三,通過方言詞彙的曆時比較考求方言本字、考釋方言詞語。考本字的目的並不在於為方言詞確認書寫形式,而在於拿方言詞和古代漢語作比較,考察方言與不同曆史時期古籍上所記錄的用語的關係。這項工作很早就有學者開始做了,一直是方言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如李榮《吳語本字舉例》、朱建頌《武漢方言本字試考》、翁壽元《無錫方言本字考》、劉寶俊《崇陽方言本字考》、覃遠雄《方言本字舉例》等。除了考求本字之外,還有考釋方言詞語的,即聯係曆史文獻,探求方言詞語的來源,解釋其意義。黃綺《安慶方言古詞例證》探討了一批地方性較強、古已有之的方言古詞,解釋其意義,並引用古文獻證明其是古詞。許利英《巢湖方言詞語考釋》考釋了巢湖方言中幾則常用的並見於古文獻的詞語。金秋《揚州民間俗語淺考》考釋了揚州方言中一些俗語詞。
第四,通過方言詞彙比較揭示現代漢語方言的發展變化及發展趨勢。徐波《半個世紀來舟山方言詞彙的變化及成因》通過舟山方言(吳語)詞彙的新、老比較,揭示出半個世紀來舟山方言詞彙發生了明顯變化,顯示出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說明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於語言尤其是詞彙的發展變化,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邢向東《神木方言詞彙的內外比較》從詞語替換的角度比較新、老神木話之間的詞彙差異,說明神木話詞彙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一些過去常用的詞語悄悄退出了言語交際活動,逐漸成為死詞,同時,一大批普通話詞語進入了方言詞彙係統。
第五,通過方言詞彙的內外比較尋找方言特征詞。方言特征詞理論是近年來提出的關於方言詞彙比較研究的新理論,李如龍先生對此有全麵深入的闡述。他認為:方言特征詞是不同方言之間的詞彙上的區別特征,即“一定地域裏一定批量的、區內大體一致、區外相對殊異的方言詞”李如龍主編的《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收錄了12篇研究方言特征詞的文章。曹廷玉的博士論文《贛方言特征詞研究》、溫昌衍的博士論文《客家方言特征詞研究》分別通過對贛方言、客家方言詞彙的調查及內外比較,提出了一批贛方言特征詞、客家方言特征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