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李壽的戰鬥(三)(2 / 3)

其實說實話,二子李煒其實並不是天子李暨心中作為太子的最佳人選,即便是事到如今,大周天子依然覺得太子之位非自己的長子李勇莫屬。

當年的太子李勇,那才是上至朝廷、下至市井心目中的最佳儲君,溫厚、謙遜,可以說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李暨始終認為,自己的長子李勇一定能夠成為比他更出色的千古明君。

但是天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一場出於水土不服的疾病,便奪走了前太子李勇年輕的生命,而且還是在他凱旋之時,要知道當時,天子已計劃著,待前太子李勇凱旋返回冀京,便舉行禪讓之禮,將帝位傳給他。

太子李勇的逝世,對天子李暨造成了極大的打擊,畢竟前者可是他親手栽培的未來大周君王,隻可惜天意弄人。

此後,天子李暨按照眾朝臣的建議,將二子李煒提為太子,倒不是說李煒有怎麼怎麼出色,不過是遵著長幼有序的組訓罷了。

平心而論,無論二子李煒,亦或是四子李茂,八子李賢,在大周天子看來,都不如已故的前太子李勇。

二子李煒胸襟狹隘,這可是帝王大忌,要知道作為一國之君,可以心狠手辣,但卻要有容人、容天下的器量,當初江南有多少人罵他李暨是暴君,罵地何等不堪,但他李暨可曾責難他們半點?在將江南納入大周版圖後,李暨照樣以禮法治理江南,還屢次減免江南的稅收徭役,因為這是作為一國之君所必須有的器量!

四子李茂,屢次被朝臣評價為有前太子李勇之風,但在天子李暨看來,他還不夠格,單單從這些年李茂屢次率軍反攻草原,殺地草原部落北撤數百裏便可以看出,此人,乃殺伐之君,雖然擁有著讓人臣服的實力,卻不具備讓人心悅臣服的魅力,要知道前太子李勇在世時,可是說服了好些個草原部落,歸順大周。

說白了一句話,李茂霸道之氣太甚,倘若讓他繼承皇位,他在時還好,一旦他故去,那麼大周要麵臨的,恐怕是傾國之危了。

而至於八子李賢,則恰恰與四子李茂相反,崇尚以仁義治國,凡事都講究禮法,但在天子李暨看來,他缺乏殺伐果敢的膽量與氣質。

曾經,李暨與胤公說笑時提及過,倘若四子李茂與八子李賢能合二為一,他倒是也願意將皇位傳給他們,雖說是玩笑,但也足以證明李暨對自己繼承人的重視。

其實說句不客氣的話,太子李煒,不過是暫時太子的名頭罷了,這一點,胤公也十分清楚,他知道,天子李暨還在觀察,觀察他三個兒子的成長。

隻可惜,天子李暨已經年過五旬,兼之洛陽叛軍一事,對李暨的影響非常之大,因此,他才刻意將加快此前的計劃,令太子李煒監國,為的就是看看他幾個兒子對此的看法,以及隨後的行事。

這不,太子李煒心狠手辣、絲毫不顧及手足之情的心思,被天子李暨瞧得真真切切。

作為一位父親,李暨必須糾正兒子這種錯誤的觀念,但是作為一位國君,他隻能靜觀其變,在他看來,所謂的皇嗣之爭,說得難聽點與南蠻巫術中養蠱的步驟沒有什麼兩樣,無非就是優勝劣汰、強者稱王罷了,倒不是他心狠,因為他知道,這個世道,就是弱肉強食的世道。

因此,當察覺到太子李煒的謀劃後,天子李暨並沒有說破,隻是裝著什麼都沒發生的樣子,觀瞧著其餘幾個兒子的反應,尤其是三子李慎,畢竟在四子李茂、八子李賢都不在冀京的眼下,唯有李慎能夠與太子李煒一較高下。

至於其餘幾個兒子,單單看他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的表情,大周皇帝便已經失望透頂了。

天子不動聲色地望著李慎,不知為何,他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了謝安的容貌。

[……啟稟陛下,在下認為是自信!]

自信!

即便是膽量!

一個十六七歲的廣陵寒門子弟,便能殿試之上,當著那般多學子的麵,當著諸位朝中大臣的麵,當著朕的麵,說出那番豪氣言辭,那麼你呢,老三?

敢不敢,究竟敢不敢站出來?

心中暗暗說著,天子深深地望著三皇子李慎,但是後者猶豫不決的神色,讓他感到十分的失望,即便他早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向來行事謹慎,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

沒用的蠢子!

難道朕真的會叫你洛陽送死麼?

天子心中倍感失望。

就在他正準備說話結束這場鬧劇時,忽然,他注意到自己第九子李壽站了出來……

“除貴為太子殿下的二哥外,三哥最為年長,倘若叫三哥去洛陽與叛軍對峙,難免有些長賊軍氣焰、滅我大周威風,小弟不才,願替三哥走一趟!”

“小九?你……”李慎難以置信地望著李壽,他哪裏會想到,剛剛才表示要與自己聯手對付太子李煒的他,竟然會如此不惜代價地幫自己解圍,他不禁大為感動。

“你?”太子李煒皺了皺眉。

抬頭望了一眼太子李煒,李壽正色說道,“小弟雖年幼,身上卻也流大周李氏的血脈……”

擺著天子在旁,太子李煒自然不敢再像以往那樣奚落李壽,聞言冷冷說道,“小九,你這些年盡窩在安樂王府,你有把握能夠應付洛陽的叛軍?”

“沒有!”眾目睽睽之下,李壽搖了搖頭,義正言辭地說道,“隻是二哥說,此事有關我大周皇室顏麵,說什麼也要那些氣焰囂張的賊子瞧瞧我大周李氏的器量!——而眾兄弟之中,唯獨小弟最是年幼,就算去了洛陽,也不至於叫洛陽叛軍得意忘形!——二哥以為否?”

太子李煒張了張嘴,啞口無言,畢竟李壽是用他方才的話來堵他的嘴。

竟然是小九?

天子李暨難掩心中的驚愕,不動聲色地打量著李壽,心中暗自思忖。

自己這個小兒子,一直以來都是安分守己,從未做過什麼驚人之舉,怎麼今曰……

是單純地被太子口中的大義說動?

還是說,見太子對老三發難,主動出麵替老三抗下?

不對……

深深望著李壽,天子李暨忽然有種古怪的想法。

好像是自己這個小兒子早已料到這個局麵,隻是等待著最合適的機會插嘴……

尤其是望見三子李慎望向李壽時眼中難以掩飾的感激與感動時,天子李暨更加確信自己這種猜測。

難道自己這個看似庸庸碌碌小兒子,還有這份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