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校中女性所麵臨的漫漫職稱路與難以跨越的性別坎
在意大利,大學教師這個職業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大學教師分為教職人員和行政員工兩大類,承擔教學和科研任務的教職人員又按職稱分為教授、副教授、研究員三大類。近幾年還引入合同製教師及語言專家等輔助職位,大學根據自身學年度教學需求可自行組織招聘,一般這類教師不屬於大學內部固定教師,不需要通過國家教育部門的統一評定。意大利女教員作為高校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高校職業發展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克服重重困難,用智慧和耐心在這個以男性為主導的教育行業裏慢慢前行。不論是從女教員人數規模還是職稱晉升來看,女教員在“象牙塔”中都相對處於弱勢地位,她們必須付出巨大的艱辛和多年的艱苦努力才能在教學科研上獨當一麵,有所建樹。
首先,從人數規模和專業比重來看,女教員力量在逐步擴大,但總體來講與男教員規模存在一定的差距。1998年意大利女教員的人數比例僅為27.5%,到了2007年其比例達到33.2%,提升了6%。具體到意大利各大學,那不勒斯東方大學以51%的女教員人數比例成為意大利境內唯一一所女教員人數超過男教員的高等院校;而女教員人數比例較低的院校多集中在理工學科,如米蘭理工大學和都靈理工大學,排名靠後的還有位於北部的特倫托大學和米蘭的著名商學院博科尼大學,女教員比例分別為25%和22%。從大學各學院人數比例來看,人文類學科女教員人數略高於平均值,而在科學技術學科、醫藥學科等專業,女教員的數量僅占男教員的三分之一,差距懸殊。由此可見,當今在意大利大學教員隊伍中,盡管女教員人數在不斷增加,但高等教育界的主力軍依舊是男教員。
另外,從人員招錄到職稱晉升方麵,男教員優勢明顯。目前,意大利的女性研究員約占總數量的47%,其人數比例按照學科分類存在著不同差別,如工程學的女性研究員僅占總人數的20%左右,而文學的女性研究員人數比例超過半數(58%),生物學的女性研究員更是以59%位列第一。2000年以前,成為女性研究員的平均年齡增幅較有規律且逐步增長,從1988年的32歲,增長到2000年的36歲。隨著2001年國家招錄政策的放寬,即所有獲得學位的技術專家均可報名參加競爭,女性研究員的錄取年齡提升至2004年的40歲。目前,意大利女性研究員的平均招錄年齡為36.4歲,略高於所有招錄研究員的平均年齡(36.2歲)。
在2010-2011年度,全國共有14606名研究員晉升成為副教授,其中女教員共有5260名,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平均年齡為44.7歲,而男教員的平均晉升年齡為43.3歲。在2007年,男教員晉升為副教授的年齡為45.1歲,女性則為45.8歲。我們再來看看副教授升為教授的人數變化情況。還是在2010-2011年度,意大利全國總共有11601名副教授通過考核晉升為教授,其中女性人數為2903人,平均年齡在51.3歲(在副教授崗位上工作10.6年),同期被晉升的男教授為8698人,平均年齡是48.8歲(在副教授崗位上工作9.4年),男性人數規模幾乎是女性的三倍,而平均年齡下降了2.5歲。這就意味著,同等條件下,男教員晉升空間較女教員更大;在同一年齡階段,男教員所擁有的工作經曆和工作機會要優先於女教員。截止到2012年6月30日,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意大利男性研究員與女性研究員的平均年齡均為45.9歲,其中女教員的從業時間為10.3年,男教員為10.1年;男性副教授的平均年齡為53.4歲,女性副教授的平均年齡為53.7歲;最後,看一下教授團隊,男教授平均年齡為59.3歲,而女教授為59.7歲;這些數據都表明無論是進入研究員行列,還是大學職稱晉升,男性較女性擁有年齡優勢。
女教員在大學高校中必須保持一貫嚴謹的治學態度、教書育人、刻苦鑽研才能在本身缺少職業競爭優勢的高教事業中脫穎而出,奮鬥一生成為當之無愧的“正教授”;可想而知,若要成為被眾多學術精英及代表前沿科學力量的高教服務團隊推選出來擔任一校之長的女性需要具備何等聰明才智和領導魄力才能勝任這個寶貴的職位。女教授、女校長,值得尊敬,值得愛戴!
三、女性的驕傲、女性的榜樣
現在的女性,是社會的半邊天,她們不僅從法律上享有和男性相同的受教育的權利,在社會和家庭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當今意大利人的眼裏,一個完美的女性,不僅需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在職場上擁有一席之地,在家庭中更要盡其所能地相夫教子,挑起家庭的重擔。縱觀意大利女性的曆史發展,特別是女性受高等教育問題的曆史變革,我們不難發現,從古至今,女性的高等教育問題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女性價值觀、人們對女性的認識都隨之改變。據2012年年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巴黎發布的“消除性別歧視”的最新報告顯示,意大利目前僅有51%的女性參加工作,遠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64%的平均水平,位列第32位,僅高於土耳其和墨西哥。該報告同時還指出,如果意大利能夠有效提高女性就業比例,那麼每年可以為國家的GDP帶來百分之一的增長。
數年來受歐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意大利本國的政治動蕩,越來越多的女性麵臨著就業穩定性的壓力。在這樣一種狀態下,意大利女性領導力的堅韌不拔再現了地中海“鏗鏘玫瑰”的實力與魄力。
2013年4月24日,在長達數月群龍無首的政治真空狀態後,意大利曆史上第一位獲得連任的總統喬治·納波利塔諾任命中左聯盟領導人恩力克·萊塔成為新一任的意大利總理。萊塔組建的內閣部長成員中女部長占了7個席位,這空前的女性政團將書寫意大利的新篇章。她們分別是:65歲的外交部部長艾瑪·博尼諾,70歲的司法部長安娜·瑪利亞·坎切列裏,37歲的農業部部長努恩琪亞·德·吉羅拉摩,42歲的衛生部部長貝阿特麗齊·洛倫琴,47歲的教育、大學和科研部部長安娜·瑪利亞·卡洛紮,49歲的體育、青年政策與性別平等部部長約瑟芬·依登,還有意大利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部長,49歲的國際合作與移民部部長切奇萊·柯豔吉。新政府吸收的女部長規模前所未有地龐大,在部長年齡分布上也呈現出年輕態勢。而在2014年2月組成的新政府中,女性部長人數更是占據了半數。新一屆意大利政府對於眾多女部長的任命充分展現出對女性能力的肯定與重視,也意味著意大利女性領導力發展到了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