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禦書房外站了不多時,楚帝與裏間的大臣談完了政事,就召宣王、辰王幾人進去了。宣王呈上了出使西蜀一應事宜的奏折,楚帝看了自誇他事情辦得好,當堂給予了很多賞賜。接著楚帝就提起了北齊公主即將前來和親之事。
對於此事,不僅幾位皇子,就連在場的大臣都是惴惴不安的。
多年以來,南楚皇室傳承有個不成文的慣例,不僅各皇子長幼嫡庶有別,而且血統也有別。雖然各朝皇室之中也常有異族妃嬪,但是在皇位繼承時她們生下的擁有異族血統的皇子卻會被完全排除在外,不作考慮。就如現在的楚帝和恭親王,先帝當年在立儲時,雖然恭親王不管是在才智還是品性上都要優於現在的楚帝,但因為他的母親為異族之女,所以就不在考慮之內。
北齊國力近幾年雖明顯衰弱,但好歹是公主,正妃的位置肯定是要坐上的。不然就實在太有失體統了。宣王已有正妃,排除在外。剩下的就隻有和北齊淵源頗深的辰王和剛剛成年的煜王了,不知道這件事會落在哪位他們兩人誰的頭上。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說是和親,其實是在宣布這一輪的儲君之爭中哪位皇子先被宣判出局。
雖說儲君登基後重新改立皇後的事情也有過,而且下一代的儲君也不一定要立嫡子。但是正妃為異族之女,從最根本上就感覺低了人一截,先不說什麼後代血統傳承,就是在眾皇子的奪嫡之爭中在朝中也會缺少很大一份助力。所以娶了異族之女為正妃的皇子不被朝中大臣看好的現象也就說得清了。因為曆代能坐著儲君之位的皇子所娶的正妃無不是朝中重臣之女。
在楚帝談及和親事宜時,在場的眾人都屏住了呼吸。特別是幾位大臣已經開始用同情的眼光打量眼前的辰王和煜王了,不知道會“花落誰家”。
不過,待楚帝宣布完畢,結果卻完全出乎意料。這位即將前來和親的北齊公主既沒有被指給辰王,也沒有被指給煜王。楚帝當堂決定冊為麗妃,於後宮安置。此次北齊送親使團將由北齊的靖王親自護送,國勢繁忙,楚帝無暇顧及,接待使團和北齊王爺的一應事宜就交與宣王和禮部處理。使團已在路上,不日將抵達京城。
談完了和親事宜,楚帝與眾大臣又商討了一些其他的事,接著就吩咐眾人退下了。很有默契的,沒人談到劉府的事情,宣王也沒有要為劉府求情的意思,仿佛從來沒發生過這麼一件使一樣,即便劉府抄家才僅僅是昨天發生的事情。
離開皇宮回到家中,辰王緊繃的神經才逐漸放鬆了下來。今天在禦書房確實是給了他很大的衝擊。不是因為父皇對宣王的刻意維護,甚至不是在聽到宣王說起昭華遇難時的平淡表情,而是這位即將到來的北齊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