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嶺區,坐落於我國西南地區,隸屬於渝州市。
渝州地形複雜,是有名的丘陵地區,地勢極不平坦,因此發展比較緩慢。
98年的時候,渝州市光貧困縣就有20個,貧困人口達三百多萬。
九嶺區雖屬於主城九區之一,但並不發達,更別提下轄的石碑路街道。
住在石碑的人可不曉得什麼石碑街道,一律喊石碑村。從村口進去,一條寬闊的柏油路一路往上,兩旁的房子也是依山而建,拾級而上。在柏油路的盡頭,一座紅磚兩層小樓房尤為特別。
不是說紅磚房在這裏稀奇,而是因為這裏是靈婆的家。
靈婆姓林,全名張林氏,是西南地區有名的神婆,習得一手通靈過陰的本事,因此被人尊稱為靈婆(至於為什麼不叫神婆,多半是現在的神婆都帶了些嘲諷的意味)。
自古就有“南茅北馬”之說。
南茅,指的是茅山術,即用茅山道術鎮鬼。
北馬,指的是北方的出馬仙、出馬弟子,一般供奉狐黃白柳灰五大仙家,出馬時得到仙家的某種能力來驅鬼驅邪。
出馬仙過不了山海關,因此南方不信奉出馬仙。(山海關除了軍事上的用途外,其實對鬼、精怪同樣有阻隔作用。)
南茅北馬,不管是茅山道士還是出馬仙,說到底,都是靈媒,隻是叫法不同。
靈婆也是靈媒,她承的是上古薩滿文化。
在九嶺區,你可以沒聽過區長市長,但一定要知道靈婆。
石碑村更是如此,但凡出了什麼稀奇古怪的事,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不是醫生,而是靈婆。當然,自然生病除外。
九十年代末,經濟尚未發展起來,渝州因受地形轄製,發展遠不及沿海城市。
越是落後偏僻的地方,就越容易發生古怪離奇之事。
“咚!——咚,咚!”
端午節剛過,一陣涼風襲來,打更的老漢搓了搓自己的手膀子,緊了緊手裏的銅鑼。
石碑村裏,寬闊的道路冷風簌簌,打完更的老羅趕緊打著手電筒往回走。
邊走邊罵:“楊洪那背時娃兒,平時有好事跑得飛快,這會打更讓我一個人來,懶牛懶馬屎尿多,曉不得那娃兒屎拉完沒有。”
老羅說完,腳步飛快的往村口的公共廁所趕,他也不曉得今天晚上是咋個了,風這麼大,他穿件短袖子完全不得行。
九十年代的夏天還不是很熱,城裏的人民群眾家裏大多都配備了風扇,這個年代生產的風扇不僅質量好,風還大。
要是連著吹一晚上,早上起來鼻子鐵定會堵,所以大夥都是定一個小時,時間到了風扇自己就關了。
今晚卻有些奇怪,氣溫明顯比前幾天低了好幾度。大夥不用吹風扇都睡得著。
靈婆今年已經五十八歲了,中年時正好趕上改革開放的大潮,著實享受了一把好時光,如今步入老年,日子悠悠閑閑的,倒也不錯。
九八年,全國的娛樂活動都不多,靈婆一把年紀,自然不可能和那些個小年輕一起出去旅遊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