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康主任父親捐軀黃河東岸的永濟保衛戰(1 / 1)

作者:寧文英

澄縣回鄉老兵沉重地給康主任講述了她父親的犧牲經過。

那是1938年8月,駐運城的日軍第20師團以一個旅團約3000多人的兵力,配有四個炮兵中隊,三個坦克中隊,及十餘架飛機,分三路向永濟城(蒲州)撲來。 8月15日淩晨 ,十七師一〇二團副團長楊法震(中共黨員)率一營500餘名官兵,與1000餘名日軍在蒲州城外的高市村激戰。他們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楊法震身中數彈,為國犧牲。

日軍突破第一道防線後撲向第二道防線——獨立第46旅布防的堯王台、西姚溫村陣地。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右翼陣地的西姚溫村發起了猛烈進攻,獨立第46旅在旅長孔從洲的指揮下奮勇抵抗,堯王台陣地幾經易手,戰鬥極為慘烈,此次戰鬥共殲敵500餘人,我軍傷亡300餘人。

16日夜間,一部分敵人從右翼山地迂回包抄並攻占了萬固寺,孫蔚如急命教導團援救萬固寺,教導團團長李鎮西,率部奪回了萬固寺,日軍依靠寺後竹林的掩護向堯王台下的西姚溫村撤退。

張璽文營長率教導團第三營,也就是康守信所在營的官兵追擊日軍,在西姚溫村遭日軍猛烈阻擊,康守信第三營與敵人展開了巷戰,從傍晚苦戰到第二天上午。除康守信等十幾個人突圍出去外,教導團第三營的官兵幾乎全部犧牲,張璽文壯烈殉國。

突圍出去的康守信一行官兵,找到了永濟城自己的部隊。沒想到在永濟城又與日軍交惡。

原來,在西姚溫村惡戰期間,已有日軍繞過我軍的第二道防線,到達永濟縣城所在地蒲州城下。戰前,守城部隊的營長鄧祥雲在全營幹部會上動員時說:“咱們的任務是死守永濟,永濟在我們在,永濟亡我們亡,要與陣地共存亡。”8月17日下午2時左右,日軍的大炮居高臨下,以密集猛烈的炮火向城內轟擊,飛機則從空中配合作戰,一時炮火交織,彈如暴雨,塵土飛揚,硝煙彌漫,城內的掩體全部被日軍摧毀,東城牆上的牆垛幾乎毀盡,我軍損失慘重,炮火剛停,兩千多名日軍在空軍配合下向城垣蜂擁而來。

戰至黃昏,守城部隊的迫擊炮彈也打完了,守城官兵死傷無數,鄧祥雲為了完成“死守永濟”的任務而英勇犧牲,城內守軍隨即與攻進城內的日軍展開近距離巷戰和肉搏戰,從西姚溫村惡戰突圍出來的康守信一行,也參與了這場惡戰。為了不當俘虜,在渡船用完以後,不管懂不懂水性,抗戰陝軍官兵紛紛從蒲州城西門,當時的黃河就在蒲州城西門外流過,跳下黃河,西渡陝西朝邑縣,期間不少官兵被黃河水衝走……

在這場永濟保衛戰中,從西姚溫村惡戰中突圍出來的10多名戰友,已經犧牲的剩康守信3個人了。當時部隊打散,已經負傷的康守信和其他兩名同樣受傷的戰友,三個相互攙扶著向黃河岸邊挪動。

此時,正在土崖坡裏躲避日軍的永濟當地幾名村民看到是自己的軍隊,就跑出去想接康守信他們躲藏。但是這三個軍人不讓百姓過去。康守信大聲喊:“不要來!不要來!日本人就在後麵!”

十幾個日本兵很快就追上來,包圍了康守信三名中國軍人,要抓活的領賞。為了不做日本人的俘虜,康守信給其他兩位同伴使了個眼色,三名中國軍人同時拉下了懷中的手榴彈,與日本人同歸於盡……黃河嗚咽,中條垂首,陝西兵康守信,康主任的父親,永遠消失在黃河的東岸,隔河就是生他養他的家鄉合陽,但是,他永遠回不去了……

後麵追趕上來的日本兵見三個中國兵沒抓著,倒是損失了他們好幾條人命,歇斯底裏地嘰哩哇啦,將康守信三名中國士兵的死屍,憤怒地拋向了南去的滾滾黃河。就近挖了個坑,將他們幾具死屍埋了進去。

澄縣的回鄉老兵說,日本人退走之後,嚴重負傷的他和當地村民含淚跑到康守信他們犧牲的現場,想找到一些遺物留作紀念。由於時值黑夜,又是手榴彈爆炸,沒有找到康守信的遺物,隻是撿到了一塊周圍燒焦了的綠色布片,也無法搞清楚是康守信的還是其他兩位戰友的軍裝碎片。

右臂殘缺不能打仗輾轉回鄉的澄縣老兵,回家後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療傷修養,身體稍微恢複後就一直打聽合陽康守信的家人,很難找到。合陽兵警局在解放後解散了,很難找到。直至老天開眼,遇到康守信的女兒,才將其燒焦的布片交給陸桂賢。

看著平整地周邊燒焦了的綠色布片,康主任心碎地一會喊爸爸一會喊叔叔……不管是爸爸還是叔叔,他們都是康主任心裏的痛!他們的為國捐軀都會激勵康主任努力工作,盡力建設好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珍貴的和平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