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太平道(1 / 2)

美婦剛剛離開,方才出言擠兌張其的少年立即上前,對著陳旭說道:“我乃橋宇(沒查到橋瑁之子,人名杜撰,若哪位書友知道,勞煩通告),家父東郡太守,久聞大郎之名,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

橋宇十七八歲,臉色俊美、溫文爾雅,且並不以陳旭身份低微而輕視與他,當下陳旭對橋宇他好感大升。

連忙作揖行禮:“旭亦嚐聞橋君之名,今日有緣相識,真乃一大幸事。”

兩人通了姓名,相互之間都有好感,眼見身處鬧市不是談話之處,遂約定改日相見。

回家的路上氣氛非常沉悶,很少有人說話。

快到家門之時,陳青突然說出自己的擔憂。

張家勢力極大,在濮陽境內敢與其抗衡者寥寥無幾,今日雖然讓他們吃了一個大虧,恐怕張家亦不會善罷甘休。

其他族中子弟,也是放輕腳步,細心傾聽。

他們見到張其之時,雖然一個個表現得義憤填膺,卻並無一人動手,隻是虛張聲勢嚇唬張其罷了。

雖說陳家村民風彪悍,但是整個村子加起來也才不滿千人,若是與張家結了死仇,陳家村恐怕難以抵抗。

環視眾人,陳旭昂然說道:“毀人田地如此大仇,我又豈肯善罷甘休?諸位兄弟但且放心,與張家結仇者,隻我一人,絕不會牽累你們。”

“大郎此話何意?我雖為外人,與大郎相識不久,卻也敬佩大郎為人,更是把大郎當做我之摯友。如今張其毀人田地在先,若是再敢向大郎尋仇,我便拚死相助,亦義不容辭。”

李郭昨日便知陳虎家中田地被毀之事,但是一直沒有詢問,今日見陳旭如此說話,當即義憤填膺。

他有大誌氣,為人仗義,對於欺壓百姓的惡霸,向來非常痛恨。

“大郎,我方才所言並無他意,若張家執意報複,就連長其都如此豪氣,我們同族之人又豈會坐視不理?”陳青伸出右手,虛指眾人。

“是啊大郎,你與阿虎皆為我等兄弟,怎可出此言語?”

“我陳家村子弟,豈容外人欺辱?”

……

眾人聽得李郭、陳青言語,紛紛表態。

陳旭心中感動不已,遂出言說道:“諸位兄弟莫急,此事我心中已有計較,斷不會讓人以為我陳家村軟弱可欺。”

回到村中,陳父與陳靜已經將太平道人請來。

陳旭進屋,正好看到太平道人點燃一張符紙,將灰燼盡數放入碗中,就要讓陳母喝下。

“叔母且慢。”陳旭剛剛進門,立馬出聲阻攔。

來自後世的靈魂,使他根本不相信符水能夠救人,看到符水黑乎乎的樣子,生怕陳母喝下之後出了什麼毛病。

看到陳旭,怕他衝撞仙師,陳父當即斥責道:“仙師剛製作完符水,正好趁熱喝下,你進來作甚?還不快快退下。”

他一邊說話,一遍向陳旭打眼色,讓他不要失了禮數。

陳旭又怎麼不知道陳父的擔心?心中也不生氣,轉身向太平教道人作了一揖,然後說道:“有勞仙師前來為我家祛病消災,陳旭感激不盡。”

“旭嚐聞太平道教義,仰慕已久,對於貴教施符救人之事,更是早欲見識一番,不知仙師可否讓我瞻仰一下符水?”

見陳旭言語誠懇、臉色真誠,陳父、陳母都舒了一口氣。

行完禮以後,抬起頭來,直到現在,陳旭才看清這個所謂仙師的相貌。

這是一位四十多歲的男子,頭抹黃巾,一身道袍,臉色慈祥。猛一看來,頗有一番仙風道骨、世外高人的派頭。

他的一舉一動之間,都仿佛有一股奇異的魅力,讓人感到安心與信任。

道人看著陳旭,臉上不動聲色,然後輕聲說道:“你可是以勇烈忠孝,而聞名鄉裏的陳家大郎?”

陳旭態度恭敬,無論如何,道人都是為了救治陳母才來到家中,他不能失了禮數:“蒙鄉中父老抬愛,旭愧不敢當,不曾想區區微薄名聲,居然能夠傳到仙師耳中。”

“沒想到大郎如此英雄人物,也對我太平道心生向往,我心甚慰。大郎既然想看一看我製作的符水,前去觀看便是,若有疑惑之處,可隨時向我詢問。”

“如果大郎誠心向往太平道,我也可以將你推薦給大賢良師,像你這等良才美玉,大賢良師必定會傾力栽培。”

聽到道人的話,陳旭心中一驚,連忙拒絕道:“想我區區微名,怎能入大賢良師之耳?入太平道之事暫且放下,我還是先研究一下仙師的符水,看看有何神異之處。”

說完話,陳旭從陳母手中接過所謂的符水。

符水剛剛入手,他就聞到的一股淡淡的藥味,當下心中一動,裝模做樣的端著符水看了一會兒,然後將碗遞給陳母。

沉默半晌,故作遺憾的說道:“奈何我肉眼凡胎,不識仙長法術。然既是仙長出手,想必叔母病情定然能夠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