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倫仔細篩選了五位13屆作曲係的優秀畢業生。
一一和他們聯係溝通之後,五人都十分激動的期待著明天前往青鳥娛樂的麵試。
因為,王鶴倫告訴他們,07屆的學長林白在作曲部等著他們的到來。
五位聽到了校史上傳說的那位竟然也在這家公司,沒有絲毫的猶豫,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下來。
他們想見見六年前的林白學長,六年後是否依舊如學校照片牆上那般帥氣。
自己是否有機會親耳聽到他演唱一首。
每當他們翻閱07屆畢業晚會視頻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那穿著白襯衫的身影吸引所有的目光。
那是他們的學長——林白。
也是她們的白月光。
.......
夜晚十點,江州音樂學院周圍的街道依舊燈火通明。
遠處天橋下,流浪歌手們在聲嘶力竭的唱著歌,唱著對世俗的憤懣,唱著對生命的不低頭......
行人匆匆,鮮少有人駐足聆聽。
有這麼一位流浪歌手,從麵容上來看大約在四十歲左右。
穿著普通,背著吉他,自彈自唱著。
他的人也很普通,沒有絲毫出眾的地方。
可是他麵前的‘打賞’卻是比其他歌手多了不少。
行走路過的人們,不自覺的就會被歌曲中的某句話,某些曲調吸引。
停下來凝望片刻,而後掏出一點心意,匆匆離去。
林白和王鶴倫走到天橋下的時候,恰好有記者和攝影師在采訪著他。
流浪歌手不怎麼健談,可見到有人采訪自己,他很開心。
他介紹著自己名叫‘阿旭’,從很遠的地方來到江州,已經在江州待了十年。
這十年時間,當過服務員,當過保安,當過酒吧駐唱。
後來人家嫌棄他形象一般,將他辭了。
現如今他當流浪歌手已經八年了。
阿旭很樂觀,記者問什麼他就答什麼。
從他的臉上看不到對生活的麻木。
當記者問他:“音樂對他來說是什麼?”
阿旭認真的回答:“音樂就是他的生命,沒有音樂,他可能還是一個保安。”
當記者問他:“你的夢想是什麼?”
阿旭笑著回答:“希望他的聲音能夠治愈別人。”
阿旭很樂觀,樂觀的樣子感染了記者和攝影師。
采訪完畢,臨走時記者輕輕的往阿旭的盆裏放了一張紅色的鈔票。
他們說,會讓阿旭在電視上被更多人看到。
阿旭朝著離去的他們使勁的揮手。
待記者和攝影師離去,阿旭拿起吉他,繼續彈唱著,聲音中的那絲力量似乎更加堅韌了些。
他繼續談唱著無人問津的歌謠,用盡全力的歌唱自己的夢想。
若是采訪能夠播放,引起關注固然是好。
那樣自己或許靠著這一點的知名度能夠當個真正的歌手,能在網絡上發歌的那種。
若是采訪和以往一樣不了了之,自己也沒什麼,繼續唱就完了。
大山深處的娃,拚盡全力走到江州這個大都市。
能夠不為三餐所困,有個破敗但能夠遮風擋雨的小屋,每個月還能往貧困的家裏寄一些生活費,我阿旭這一生足以。
剩下的就是追逐自己的音樂夢想,矢誌不渝。
就在一首歌結束,阿旭拿起旁邊的保溫杯喝下一口,準備繼續演唱下一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