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寒門子弟,故鄉沛縣(1 / 1)

一直以來普遍認為劉邦的家世就是普通農戶,其實不然!他是典型寒門子弟!

但是注意哦,寒門子弟可不是平民子弟,而是沒落的貴族世家子弟!

那有人就會說,誰家往上數,沒個牛逼的祖宗,大家豈不都是寒門子弟?其實一般來講能對個人產生直接影響親屬都在三代以內,就拿我們的祭祖燒紙的習俗來說,也就給三代以內的燒。所以就以三代論寒門吧,劉邦的爺爺是魏國豐邑縣令,那個年代除了秦朝,其他國家能當官基本都是貴族世代壟斷,但劉邦他父親沒有官職,所以稱呼其寒門子弟,沒毛病吧?

為什麼我要強調寒門子弟,家學傳承對一個人影響是巨大的!

就拿新中國來說,建國的時候均財富,不管以前家世怎樣,最後都成了平民,而且普遍生活差距也不大,但是改開以後,貧富差距拉大,大家注意到了嗎,舊社會家庭顯赫人群的後代又快速的走到社會中上層,這就是家學的力量!

原生家庭差的往往開竅晚,家庭不一樣確實對一個人影響很大!

所以寒門子弟、家學是劉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不是血統論,即便世代平民走向中高層也有很多,但是相對而言,有家學助力,成功概率更大也是事實,當然如果我們不是寒門,也不用氣餒,隻要心懷信念,總是有一線生機的!)

接下來我們先從他的出生地說起。

為什麼要說這個出生地,這是他起義第一站,包括打天下的過程中,最堅實的班底就是他來自沛縣的朋友,所以這個地方必須說一說。

關於他出生的地方一般都認為在沛縣,另一種說法是他出生在豐邑縣,還有一種說法他出生在沛縣的鄉鎮豐邑。

其他先不說,可以明確的是,這個出生地在魏楚交界處,但因為時間久遠,關於具體地名一直有爭議,而且各說各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

筆者分析認為,大概率是,秦朝一統以後,行政區劃調整,豐邑並入沛縣,秦朝未統一之前,這裏就是魏國的豐邑縣!所以關於他出生地的說法其實都對!為了方便,後麵統一按沛縣來說。

因此劉邦性格的形成,受魏楚文化影響很大!包括他後麵造秦國的反,裏麵也是有一些為國複仇的家國情懷在裏頭的!

然後就是劉邦的童年生活!

劃重點,可查的記載,劉邦少年時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發小盧綰一起讀書!(這個好基友多次背刺劉邦,可一直被劉優待,具體的後麵再說。)

誰教的?

不知道!

讀了什麼書?

不知道!

讀了多久?

也不知道!

這個時期魏國還沒被滅,秦滅魏的時候秦始皇35歲,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因此可以推出,劉邦少年到中年32歲之間生活還是比較富足的!

關於他少年讀書本來就有曆史記載,再加上對他家庭分析,可以判斷他讀過書這事八九不離十,現在的社會生活好了,大家覺得讀書沒什麼,可是在幾千年前,教育遠遠沒有普及,極少部分人才有資格讀書!

可以豪不客氣的說,劉邦也是個知識分子,我們經常講90年代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生,幾千年前的劉邦,換算成現在的學曆,至少也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生了!

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點。

可見多少讀點書對一個的成功也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