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主。”李巨道。
“哦,李巨你來啦。李巨你馬上找人把山口的大門建起來,還有,等東麵的地買下後,也馬上把那邊的大門建好,石材不夠就去買,還有,在中間山脈上建條山道出來,海岸邊也建座廊橋出來,這樣以後2邊出入方便點。大門的樣子就按這圖建。”沈飛拿出圖紙交給李巨。
這大門圖紙是沈飛花了1天時間畫出來的,說白了就是座小型關隘,高2丈,寬6尺,大門以木材為主,厚1尺,外包鐵皮。頂部和頂部外側布滿鐵刺,鐵刺長半尺。{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尺=23厘米)}“是,莊主,我這就去辦。”李巨拿著圖紙道。
“嗯,去吧。”
安排完這些事,沈飛沉思著,船快造好了,就等甘寧那邊的人來了,隻要航線一通,等黃巾起義一爆發,人口就有了,現在最缺的就是地盤了。等有了地盤和人口,自己就可以招募軍隊。再過3個月就要過年了,離黃巾起義隻剩1年半的時間了,唉,時間不夠啊。
“周龍,你去密室拿點神仙散來(就是白麵),你讓拿一小包去遼東,想辦法讓遼東太守吃上,讓周豹也帶點給遼西太守趙苞,順便給那趙縣令也拿點去,現在我們還用得著他們。趙苞那裏你讓周豹要搞好關係,這人以後有用處。”沈飛向身邊的周虎說道。
“是公子,我這就去辦。”
“要交會他們吸食,以後你讓周豹等他們差不多吸食完了就送點過去,但是不能多,就說這是我們在草原上向一波斯商人買的。”
“是公子,我記住了。”
“那你去辦吧。”
第二天,楊立一早來到莊園向沈飛回複道:“莊主地的事情已經辦好了,總共5萬多畝地,花了300兩黃金,山送我們了。趙縣令答應會把流民都安排到我們這裏來。”
“好,辦的好,楊立現在開始你就到那邊去安置流民,我會派人過去幫助流民建造房屋的,我讓周虎隨你一起去,以防流民鬧事。”
“是莊主,我馬上去辦。”楊立道。
“周虎,你去把楊老叫來,然後到楊立那邊去幫忙。”
“是公子。”
少時,楊老一進大廳說道:“先生。”
“楊老,又有事要麻煩你老了。”
“先生客氣了,先生請說。”楊老說道。
“是這樣,楊老我讓楊立買下了山東麵的地,那裏以後就叫新安村,我準備在那裏安置流民,所以麻煩你老去告訴全村村民,農田、養殖場留下必要婦女照看,男的都去幫忙建鹽田池、造紙坊、大門和新安村的房屋,女的燒飯,工錢像上次一樣付。酒坊人手不動,另外告訴楊峰盡量收購糧食,有多少要多少。”
“是,先生,老朽這就去通知大家。”
“楊老,勞煩你老了。”
“看先生說的,忙是忙,可老朽忙的高興啊,哈哈哈。”
“好,那楊老你先去忙吧。”
“是,那老朽先下去了。”
“嗯,楊老慢走。”
二天後,新安村那邊陸續的出現了流民,一開始十幾人,接著幾十人,到了第二天成百上千的流民往新安村湧來,沈飛站在山上看著,但作為現代人,從未親身經曆過大型災害的沈飛還是被流民的慘狀所震驚!因為流民數目越來越多,樂陽縣存糧有限,又為防流民鬧事,故而樂陽縣趙縣令禁止流民入城,隻在城外設粥廠賑濟,同時讓富戶出糧協助賑災。
那些地主怎會甘心白白將糧食分給這些泥腿子,但礙於縣令的情麵,同時也不想招惹禍端,便你五石,他六石的拿些陳糠爛穀出來敷衍了事。粥廠每天隻會在傍晚分發一份稀粥。一時間襤褸載道,每日餓死之人數以百計。有時甚至出現將已死之人為食,十數人分食之的慘景。
“你們都往東南麵的沈莊去,那裏的沈莊主會安置你們的。”趙縣令和劉縣丞在城牆上喊道。
流民聽到趙縣令的話後,紛紛往沈莊方向而去,這也就出現了沈飛看到的一幕。
此時楊立以沈飛之名在新安村中廣設粥棚,引流民前來就食,一日兩頓粥,中午一人一個窩頭,雖說依然簡陋,但比起其他地方,依然好了不知多少倍。沈莊沈大官人好善憐貧之名迅速傳遍了整個樂陽縣乃至整個遼西郡。災民們迅速向新安村湧來,其數目之巨遠遠超過了沈飛的想象。
事實上雖然沈飛事先有所準備,但畢竟時日尚短,隨著饑民數目的不斷增加,沈莊的存良以驚人的數目減少,漸漸的超出了沈飛的承受能力。但在看到孩童們那因饑餓而渙散無神的眼睛,災民們絕望的神情,夜半痛失親人的慘號,一下下刺痛著沈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