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回憶童年時光(1 / 2)

Ⅰ 從瓦房到樓房的建立

家裏從瓦房變為樓房的時間,是2000年,也是千禧年,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芸萱開始有記憶的時候,還記家裏房子修好,正好是2000年底,那年芸萱剛好四歲,那也是芸萱從小到大唯一一次大辦的生日,因為正好家裏修好了房子,然後就和生日一起請了親朋好友聚一聚,也對幫助芸萱家一起修築房屋的親朋好友表示感謝。

記得房屋開始修建的時候,是三四月的樣子,最開始是基礎,然後是搭板,是爸爸、伯伯、舅舅、大爹、姑父一起抬的,爸爸、伯伯、姑父、大爹都會做泥水、貼磚、砌牆等,所以房屋的基礎都是他們一磚一瓦砌起來的;舅舅是電工,所以家裏的電、水走線都是舅舅負責的;爸爸也有學木匠,所以基本的木凳、木桌他也會做,家裏的木門是鄰居陳伯伯幫忙一起做的。

還記得整個修建期有經曆七八月,那個時候溫度挺高,很曬人,到那個時候,他們就開始處理室內的粉水、刮膩子、布線這些了;印象挺深的就是,那時候媽媽會裝一盆水放到洗衣槽的地方,方便爸爸他們幹完活洗漱,在夏天的時候,那盆水曬了一定的時間會變得有溫度,如同熱水一樣。

芸萱和哥哥、姐姐們那個時候就會在伯伯家玩,還記得當時因為修樓房,就把有些家具搬到了伯伯家地壩,其中就有一個涼席沙發,還會在那個涼席沙發上坐著玩,芸萱有時候也會扒在伯伯家的鐵門上看著外麵,那時候芸萱是爸爸、媽媽這個大家庭裏第一個“二娃”,舅舅就很喜歡逗芸萱,因為小時候膽子比較小,舅舅又是屬於說話比較大聲大氣的,那時候舅舅就喜歡叫芸萱“二妹”,芸萱卻表現得有些怕舅舅,比較害羞、不好意思。小時候伯娘、姑姑對芸萱也特好,那時候會給芸萱買新衣服,小時候對於新衣服就會很稀奇。

後來到了年底,芸萱家就修好了二層小樓房,從那之後,睡覺就在二樓了,下麵就是“陶屋”和爺爺奶奶住,在房子修好後,芸萱家裏養了第一條狗,是一條白色的狗狗,那條狗是從大媽那裏抱回來的,可是對於這條狗狗的記憶,並不太多,一直有記憶的是這個白色狗狗的“孩子”,是一個棕黃色的狗狗,他們說那是“廣狗”,隻是記得和普通的中華田園犬有些區別,不過具體有多大的差別,芸萱也不清楚。爸媽給它取名叫“哈巴”,真是一個特別的名字,狗狗的成長總是要快很多,轉眼不到一年就變成了一條大狗狗,小時候挺怕它的,一直是把它拴在芸萱家陶屋門後的,因為需要“看家”,他們看到它的樣子,都挺怕的,都覺得它很凶,芸萱小時候也怕它。可是它很聽話,叫它趴著就會趴著,也會到你的腿邊蹭蹭你,不過記得那時候自己還很小,爸媽就會“吼它”,叫它不要狂,不能把芸萱碰倒了,它也很聽話。

Ⅱ爺爺送芸萱上小班

記得芸萱那時候是四歲開始入學了,那時候她們同一個村社都是在那一個小學讀書(QX小學),那也是她們村社裏唯一的一個小學,幾個村社的孩子都是在那裏讀書,學校離家有接近一個小時的路程,她們要去學校,會需要爬坡、過馬路、走田坎、路過荷塘......

到了四歲入學的時候,姐姐在讀小學了,所以也就早早的去學校了,爸媽那時候都是早出晚歸的工作,每天都是早上五六點就出門了,晚上也是七八點才會回家,因為那個時候交通不便,爸媽出門還是騎自行車的,所以時間很長,就會出門很早。因此,第一天入學,是爺爺送芸萱去的,那時候爺爺已經七十歲了,已經退休了,但還是會經常去村社辦拿報紙等,爺爺瘦瘦的高高的,那時候他是杵著拐杖的,印象中好像是因為某一次去城裏,在路上被車撞了,導致爺爺的身體大不如前了,越來越瘦,在芸萱的所有印象裏,爺爺一直都是很瘦的,基本可以用“骨瘦如柴”來形容了,骨頭上基本都隻有皮包著,沒有什麼肉。

第一次入學,是爺爺送的,爺爺以前在村委會工作,所以基本上還比較清楚學校要處理的那些事情,小時候基本都是跟著爺爺奶奶的時間比較長,後麵就基本跟著姐姐一起去學校了,那時候吃午飯,都是姐姐打好飯,分給芸萱一些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