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時期一些畫家深入自然,創造了真實生動的北方的重巒峻嶺和江南的秀麗風光。
水墨山水
一、北方畫派
(一)、荊浩
地位: 北方山水畫派之祖
特長:水墨山水
特點:描寫北方大山大水
創新:筆墨結合,“皺”
作品:《匡廬圖》全景式山水畫,絹本水墨。
《匡廬圖》是中國水墨畫初期代表作,確立中國全景式山水畫格局的構圖。
中國營造空間:全景式構圖、分段式構圖、分層式構圖。
荊浩《山水訣》
“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榮有墨而無筆吾當采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
荊浩-筆墨結合
《匡廬圖》賞析
1、作者:《匡廬圖》是五代畫家荊浩的代表作。
2、畫麵內容:表現了巍峨山峰及山腳下幽居的景象。
3、藝術特色:
(1)、構圖:《匡廬圖》采用的是立軸構圖,鳥瞰式縱向全景布局,通過近中遠三個層次景物的描繪,將最高的主峰置於群峰簇擁之中,氣勢磅磷、層次分明。
(2)在用筆上,勾、皺、染法並舉,尤其是皺法的運用,是荊浩對山水畫發展的重要貢獻。
(3)畫家采用水墨暈染的方法以虛實濃淡變化多端的水墨、豐富的層次體現了山、水、樹和景物之間的距離。
4、意義價值:《匡廬圖》是中國水墨山水畫初創期的代表作,確立了中國全景式山水畫格局。
(二)、關仝
特點:北方大山大水中荒寒蕭瑟的景象“秋山寒林、村居野渡
稱號:“關家山水”,“荊關”
作品:《 關山行旅圖》、《 山溪待渡圖》
《關山行旅圖》賞析
作者:五代時期關全的作品畫麵。
內容:《關山行旅圖》是一幅描繪北方深秋景色的山水畫,不僅繪製了人物的行旅活動,又帶有了一定的敘事性。既表現出了山川的雄奇,又反映了人們生活的艱辛。
藝術手法:
1.構圖上,“高遠”與“平遠”兩法並用,畫麵上方以“高遠法”表現出北方山水的雄奇險竣,畫麵下方以“平遠法”描繪了山村小鎮的景象,真實生動,富有生活氣息。
2.山間樹木,均是空枝無葉或有枝無幹,此為“關家山水”的獨特畫法。
3.畫山石,采用“點子皺”或“短條子皺”等,用筆簡勁老辣,用墨凝重硬朗,富有質感。
意義:此畫顯示出關仝山水畫的風貌,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
二、南方畫派
(一)、董源
畫山水著稱。
地位: 南派山水畫派的開山祖創新:“短披麻皺”“點苔法”
所畫風光煙霧溟蒙,江湖縱橫,千岩萬壑,林木清幽。
他的山水畫有水墨和青綠二體,尤擅水墨山水,皺擦點染結合並用,創造了披麻皺和點子皺等表現方法。
其傳世作品有《瀟湘圖》《夏山圖》《龍宿郊民圖》等。
《瀟湘圖》為五代董源所作,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代表性作品。整幅畫描繪的是江南地區的風景。
畫麵上山巒平緩圓潤,林間霧氣彌漫,仿佛正籠罩於夏夜的氣氛中,薄暮的微光在湖麵上閃爍,顯得平淡而幽深蒼茫而深厚。
此圖被畫史視為“南派”山水的開山之作,對後世的“文人畫”影響巨大。
(二)、巨然
時間:五代,僧人
特點:田園自然風致
技法:長披麻皺
作品:《秋山問道圖》《萬壑鬆風圖》
《萬壑鬆風圖》賞析
1.作者:五代時期巨然的作品。
2.畫麵內容:畫中千山萬壑,布滿了鬆林,蒼鬱清潤,並有小橋流水深山古寺,描繪了江南山間風景。
3.藝術手法:以全景高遠式構圖,體現出水深林密的意境。坡石用淡墨作長披麻皺,再以焦墨點苔;畫中屋宇,以界畫而成,表現了畫家懷有豐富的繪畫技巧。全圖的筆墨沉厚渾樸、清潤秀雅,天趣盎然
4.意義價值:對元明清以至近代的山水畫發展有極大影響,與董源並稱“董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