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戰,遣彥棠軍,賊必破!
舉國將士皆以能入彥棠軍為榮,天下百萬戶,若是誰家子侄入了彥棠軍,即便隻是個尋常軍卒,就算是光耀門楣了。
大成尚武,已經到了“文見武,低三品”的程度,有軍職在身的臣子地位皆高於同級文臣。對於軍中餉銀的發放,大成官家也向來都是大手筆,對邊軍將士更是優厚,彥棠軍是邊軍主力,所受恩寵自不必多提。所以尋常百姓家的兒郎一旦進了彥棠軍,地位、錢財全都有了,可不就是光宗耀祖了?
隻怪官家分撥的銀子實在是太多,惹人眼紅。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從中央到地方不少官員施展手段盤剝一番,個個撈得盆滿缽滿。盡管最後到了邊軍手中的尚且不足剛出府庫時的十之二三,大將軍、彥棠軍統製---夏翼也還是覺得官家太過抬愛,餉銀著實太多了些,多到手底下的將士們月月都有餘錢去蔓柳巷馳騁五六回。
須知道,蔓柳巷的酒菜比之尋常酒肆價格要高出三倍餘,更別提那些柳腰盈盈一握的姑娘之身價了。
直到繪州刺史嚴山溪被處斬並且滅了九族之後,舉國上下再無一人敢將手伸向軍隊餉銀。官家當然知道,除了姓嚴的這位正三品上州刺史之外,還有不計其數的貪腐之人,但總不能一下子全殺幹淨了。正如一道大堤上的蟻穴,粗略一看便能看到數百個,要是不分大小、不分輕重緩急一下子全部挖了,這大堤也就垮了。隻能挖一個填一個,過段時間再去修補下一個,急不來的。
如此一來,彥棠軍上下到手的餉銀直接翻了數倍,短短一個月,蒲郡城各處酒肆幾無存酒,蔓柳巷更是空前熱鬧,就連夏統製也被部下慫恿著去了一趟,好在隻是小酌幾杯、聽些小曲兒而已,若是喝個酩酊大醉再做了其他齷齪事情出來,待到清醒,心性純良的夏統製隻怕是要自刎謝罪了。幾天之後夏翼便下令收了彥棠軍上下兩萬人的全部家當,包括他自己的,裝了箱子貼上封紙,遣了一隊人馬在蒲郡境內一十三縣挨家挨戶分給了將士家屬和窮苦人家。
到手的餉銀沒了,將士們會心生不滿嗎?不會!雖說夏翼此舉已經算是觸犯了大成軍律,但是在彥棠軍卻是沒人會去理那些條條框框的。
所有人隻信奉一句話:夏統製的規矩就是規矩。
須知道,夏翼是大成的大將軍,為何又要單獨領彥棠軍,兼任一個不知低了多少品級的統製?隻因為彥棠軍曆來都是皇長子的直屬部隊,這也是除了戰力極強之外,彥棠軍備受舉國推崇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而本朝皇長子尚未年滿十六,官家便交由夏翼來統製。彥棠軍上下信奉的那句話,本來也是官家親口所說。
“玉嘉過來之前,夏統製的規矩就是規矩。”
將士迷戀酒色,終歸是不行的!夏統製認為問題的根源就是錢,錢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於是上書奏報朝廷,請求官家按照目前的數目取十五之一作為彥棠軍的餉銀標準。
結果,大成的官家根本不予理會,直接合上夏翼的折子然後丟進了金製的取暖火爐中,在這寒冷的冬日為大殿中早朝的群臣添了一絲暖意。之後,百折不撓的夏統製又單騎回京,於次日早朝上重提此事。
夏翼跪伏於地細數利弊,有理有據,群臣也紛紛附和,尤其是以宰相為首的文臣們,最是賣力,引經據典細數古往今來之種種,勸官家削減軍費開支,不僅是彥棠軍,其餘邊軍餉銀也應一並減少。結果,大成的官家隻問了一個問題就叫滿朝股肱啞口無言。
“那麼諸卿覺得,在北界寒地枕戈待旦,與敵浴血搏殺,用性命替朕守護大成萬裏疆土,守護萬萬百姓以及這大殿內諸卿的彥棠軍將士,到底該按照怎樣的標準發放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