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曆2940年3月3,華夏傳統節日上巳節。
上巳節的曆史由來已久,在上古時代上巳已成為大規模的民俗節日,春和景明,人們走出家門,集於水邊,舉行清除不祥的祓除儀式。
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這一天華夏共和國國民議會通過了新的《電商法案》,其中規定所有電商平台禁止流量競價排名,抽成不得超過售價8%,直播帶貨主播需要考取帶貨資格證,並且對自己直播賣貨的產品負責法律責任。
直播賣貨產品產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最高可判處死刑。
最重要的是直播帶貨主播必須是公司的正式員工,所在公司有連帶責任,並且要交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這樣一來,電商不僅提高了門檻也承擔了極大的風險。
電商讓平民創業更容易,其實就是扯淡的玩意兒,都是資本的宣傳而已,電商創業成功的永遠隻是那些個別頂流,而不是所有人。
同時行政院商務部宣布,交易稅推廣到全國,取消了各項稅收(不包括海關稅),全部統一征收交易稅。
交易稅率是0.1%—5%,對電商實行的是最高檔稅率——為每次交易征收3%。
《電商法案》一出整個電商一片哀嚎,但是對於那些直接生產廠家確是一劑興奮劑。以前是流量為王,以後就是產品為王,
電商瘋狂擴張的一個最大原因就是價格便宜,質量差,對假冒偽劣產品處罰過輕。不過以後不再是這樣了,像賣糖水燕窩,最後還能出來繼續直播帶貨的情況,以後一去不複返了。
這樣的人直接會牢底坐穿,還市場一片清淨。
這標誌著流量的時代徹底結束,哪怕你流量再高,你已經被限製了上限,而且交易稅率卻是最高那一檔的。
沒有了流量加持,平台,流量網紅,明星再也無法收割廣大的商家了。相反承擔的風險極大的提高,
加大對劣質產品的懲罰力度,給予了真正做企業的人巨大的激勵。
新的《電商法案》遭到了電商們的強烈反對,同時許多知名的經濟專家學者,紛紛為搖旗呐喊,批評這樣做會造成華國經濟動蕩,導致幾百萬,上千萬電商從業人員失業。
但是這些聲音根本沒卵用,華夏不是西方,說了算的永遠不可能是商人。
各大財團實際上就是幾大主和派的錢袋子,名義上你是股東是董事長,實際上你就是世家放在表麵的掌櫃。
商人誕生的那一天,依靠的就是權力和實力來實現。
華夏民族第一個行商——契,如果不是帝嚳的兒子,堯帝的兄長,上古商朝部落的創始人,有著強大的關係網和實力,想要在上古時代做生意,早就被人埋了。
前段時間,由於何泰案件和死士事件,整個主和派在政治損失慘重,再加上謝芊雪和諸葛長雲等老祖的表態。
華夏最高層已經統一了思想,對網絡資本的野蠻擴張施行嚴厲的控製,任何的雜音都抵擋不住曆史發展的洪流。
然後高層突然發現,電商資本不僅不為國家科技助力,反而要控製華夏整個國家的吃飯和思想。
其情況觸目驚心,糧食,豬肉,中醫,中小學教育等等關鍵性,領域已經被電商資本嚴重滲透,或者控製。
要明白電商資本,最大的股東就是西方資本。
穗城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在“一口通商”時期,廣州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巔峰,成為“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係。
十三行商人是清代中國的三大商人集團之一,十三行商人從壟斷外貿特權中崛起,經濟實力顯赫,是近代以前中國最富有的商人群體。這裏擁有通往歐洲、拉美、南亞、東洋和大洋洲的環球貿易航線,是清政府閉關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絲綢之路。
得利於此,穗城也成為了近現代華夏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城市之一。
其中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也是現代華國最曆史悠久的,服裝批發集散地。
在巔峰時期,真的是人山人海,一鋪難求。而如今隨著電商崛起現在早已不複曾經的輝煌了。
不過新《電商法案》的出台,讓原來的十三行有了不一樣的變化。
“電商興起時,其實對中小商家還是利好的,很多人也發了財,最重要的就是實體商鋪,鋪租貴,裝修投入大,需要人工多,最主要的是不能輻射全國,產品價格都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