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使者不是沒有嚐試去爭取更加優渥的條件。
但是習明朗的行為完全就不給他這樣的機會。
隻要敢去講條件,習明朗就會毫不猶豫的離開。
可以說是完全給奧斯曼使者給拿捏住。
“好,那就按照你說的條約來進行吧!”
最後不得已,奧斯曼使者也隻能答應對方的條件。
奧斯曼使者敢直接答應下來也是有原因的。
在離開之前穆罕默德就已經跟他說過,如果大明硬是要割讓那些領土的話,那就割讓給大明。
對此,穆罕默德是有更加深層次的考量。
如果不能盡快結束戰爭,奧斯曼帝國遲早會被脫垮。
想要保證那麼多的領土,也沒有任何的意義。
不如早一點結束戰爭,就算是損失一些威望也不要緊。
反正不管怎麼樣,若是不能度過這一次危機的話,保證帝國有再多的領土也不管用。
還不如盡快的進入到休養生息的境地,為後續征伐其他國家做好準備。
合約簽訂後,大明軍隊就開始陸續撤退回去。
當然每一個隊伍都是收獲滿滿。
不是帶著大量被俘虜的士兵,就是帶著大批的財寶。
人口對於這些士兵來說才是最為豐厚的資源,將這些戰俘給送回去就能夠換取到不菲的功勞。
沒有多長時間,大明的軍隊就基本返回到了大明的境內。
然後大批的官員就進入到新占領的地區進行管理。
諸多的內地百姓遷移過來對當地進行治理。
大量的工廠迅速建設出來,開始生產各種商品,直接銷售到臨近的奧斯曼蘇丹國。
大明再一次進入到了快車道中。
奧斯曼蘇丹國則是陷入到了發展階段。
因為個人的大量的領土,並且在戰爭過程中死傷的人數非常之多。
同時,這樣的凝土也讓奧斯曼蘇丹國損失了諸多的百姓。
並且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的行為也讓諸多的大臣和貴族對其產生了一些怨恨。
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的威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降低。
如果不是因為奧斯曼蘇丹國遭受了難以想象的入侵,丟失了大量的領土。
導致國內的貴族和大臣對大明也充滿了怨恨。
或許這些大臣和貴族就會將矛頭直接對準到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
可能都不用等到大明再次對奧斯曼蘇丹國展開進攻,這些大臣和貴族就會將整個蘇丹國攪動的天翻地覆。
當然就現在來說,因為有大明的威脅在旁邊,且他們對大明比較怨恨,所以沒有這樣的跡象。
……
維也納。
在神聖羅馬帝國軍隊撤離回來後,勃蘭登堡公爵腓特烈與威尼斯總督展開了一場對決。
這是一場騎士之間的對決雙方手持長矛在一處教場上進行殘酷的廝殺。
決鬥開始前,威尼斯總督還想要解釋一下。
“我告訴過你這件事情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我與奧斯曼帝國沒有任何的利益糾葛。”
之所以會有這一次的決鬥,也是因為勃蘭登堡公爵腓特烈覺得神聖羅馬帝國會出現這樣的失敗,全部都是威尼斯總督的原因。
如果不是威尼斯總督在後方攪動風雲,也不會弄成這樣的地步。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勃蘭登堡公爵菲特覺得他的戰爭生涯蒙受了巨大的屈辱。
這才是他最想要跟威尼斯總督進行決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