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每日晨會與巡房(1 / 3)

“我叫林一,今年37歲,大學畢業後考研、讀博,七年讀完內外全科,現在在精神病院的急性精神科工作。很多人都想問我,全科都耗完了,當個門診醫生不香嗎?但我偏偏對人的大腦和心理感興趣,跑去了精神病院上班,並且憑借這個興趣深紮進去,一口氣坐到了急性精神科住院部主任的位置上。其實,做了這麼多年的精神科醫生,我有時候還是會分不清,患者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發病的時候他們比魔鬼還可怕,但可能一瞬間就變成了懵懂的孩子或者是純潔的天使。兩種模式來回切換,常常讓我猝不及防。”

——林一

“好,人齊了,老規矩,巡房前大家按入院號說一下自己手裏的新病例。誰開始?”

女醫生徐嬌翻開手中的病例夾:“我開始吧。”

林一內心非常清楚,這句誰開始是無意義的,因為每次都是從徐嬌開始做晨報。徐嬌來精神科工作才兩年多,接手病例不算多,但是肯學肯幹,非常有上進心。隻是性格高冷,不輕易與同事交心,在護士們眼中是屬於不好接近的事業型女醫生。

“昨天新收的王綻敏,門診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伴有錐體外係綜合症。今年6月第一次發病,心慌手抖,易煩躁,否認兩係三代精神病史、癲病史。門診就醫後給藥艾司西肽普蘭片、坦度螺酮。昨天中午,患者在家裏用菜刀砍電視機,大聲吼叫,家人送院,入院時意識不清晰,雙手抖動明顯,自知力缺失。

林一看著徐嬌,她的妝容非常精致,金邊眼鏡後麵的眸子透露出的眼神專業、冷靜。

“好。有給鎮靜舒緩嗎?”

“有,昨天入院後給了奧沙西泮。另外,她家裏人說她6月份看病以後,開的藥都藏起來了,沒有堅持吃藥。今天巡房後看看鎮靜反應,觀察後續給藥。”

“好,第二個該誰?”

當然,林一也清楚,第二個做彙報的通常都是陳明。陳明是南方醫科大學畢業的,跟林一同樣不是讀精神科出身,但是據他所說,他攻學的內科競爭太大,35歲以前如果爬不上主任醫生,恐怕將來就是四班三運轉的坐診命。為了前途,他另辟蹊徑,中途轉了精神科,並且希望通過和領導搞好關係,能獲得一些機會。但林一卻天生對阿諛奉承那一套免疫。

陳明並沒有翻開病例夾,而是一臉討好的微笑看著林一。

“林主任,我昨天新收入院的李勇,是抑鬱症,門診懷疑有精神分裂早期症狀。”

林一內心湧起一絲反感:“我打斷一下。門診懷疑?”

而陳明因為他的質問,開始緊張起來,開始翻看手中的病例夾,掩飾不住的慌亂。

“呃。。。門診懷疑。”

“門診懷疑,你有沒有診斷?我們住院部什麼時候以門診懷疑為準了?你學了精神科那麼多年,抑鬱症會有轉精神分裂嗎?或者是並發嗎?還是患者本來就有精神分裂早期症狀?”

陳明立即對林一點點頭說:“是,我今天打算給患者做一個全方麵的檢查。”

林一打斷他:“那就是還沒有檢查,沒做檢查之前我們是不是能夠按懷疑治療?”

現場突然沉默起來,已經彙報了的醫生還未定下神來,還沒彙報的醫生更加慌亂。

林一看了一眼遲遲未開口的王曉琴,正好對上她不知所措的眼神。她滿臉通紅的扶了一下眼鏡,立即將夾子中的內容快速看了一遍,但好像不知道如何開頭。

“呃。。。”

氣氛越發的凝固住了。林一有些不耐煩,目前她手上就兩個病人,病例夾就那麼幾頁紙,做個晨報而已,至於翻來覆去的看嗎?

“呃。。。我這個病人是。。是前天下午收入院的,門診診斷是。。強迫症。患者劉強今年55,呃,56歲,前年老伴兒去世後,開始變得不愛說話,不愛出門。入院前他妹妹去他家發現他重複擦桌子動作,喊名字沒反應,然後送院。入院後,給藥奧氮平和利培酮。呃。。。完畢。”

“給藥後反應呢?”

“呃。。昨天有鎮靜反應。今天。。呃。。”王曉琴的聲音有些心虛:“還沒去巡房。”

林一歎了口氣,每天的晨會他都有這樣的感覺,不能不開,但開了好像又沒開。“我希望大家敬業一點,醫生值班是36小時的,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是很累也希望大家能有點專業操守。早上沒巡房之前就不能去病房看病人了嗎?沒做檢查前就按門診診斷處理不用自己去先找病人嗎?早上晨會要不要問一句說一句呢?你們不是醫學院的學生,你們不是為了交作業去做作業的。”